“误置”的两宋诗人——《全宋诗》重列作者考辨
本文关键词:“误置”的两宋诗人——《全宋诗》重列作者考辨
【摘要】:《全宋诗》著录作者九千余人,然因书成众手,于作者列目有"误置"的情况。通过以《全宋诗》本证《全宋诗》,辅以相关文献的比勘,可总结出其中有误引原始文献、一人误分为二人、本无此人而误列、诗作归属可考而标为无名氏等类型。从引证文献角度,可分5类23则加以讨论。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全宋诗》由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有宋一代诗歌的渊薮,据钱仲联先生《全宋诗序》所统计,“不下于九千人,倍四于《全唐诗》。”[1](1册,P2)本书所列两宋诗人之目,或标其名,不知名者则标字或号,全不可考者标作无名氏,其考证颇多精审之处,确是耗费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宗海;《全宋诗》积微[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房日晰;《全宋诗》校补二则[J];江海学刊;2001年02期
3 房日晰;《全宋诗》璧瑕一例[J];江海学刊;2001年03期
4 吴宗海;《全宋诗》小札[J];文学遗产;2001年01期
5 张如安;《全宋诗》疏失分类偶举[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吴宗海;《全宋诗》琐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吴宗海;《全宋诗》重出现象小析[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8 吴宗海;《全宋诗》佚诗一束[J];江海学刊;2003年05期
9 房日晰;《全宋诗》错讹举隅(一)[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陈庆元;《全宋诗》札记(二)[J];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传志;;《全宋诗》佚诗及误收考[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詹亚园;;周敦颐《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诗小考[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房日晰;《全宋诗》误重举隅[N];光明日报;2002年
2 张如安;如何看待《全宋诗》订补中的问题[N];文汇报;2004年
3 陈尚君;断代文学全集的学术评价[N];文汇报;2004年
4 汤华泉;谈《永乐大典》中宋佚诗的辑录[N];光明日报;2007年
5 林伦伦;三十年铸一剑[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立平;南宋中兴诗坛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张小丽;宋代咏史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钟巧灵;宋代题山水画诗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丽萍;宋代论书诗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章江艳;《全宋诗》南宋江西诗人用楙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3 彭亚萍;两宋之交宋金战事诗研究(靖康元年至绍兴十一年,,1126-1141)[D];西南大学;2009年
4 白帅敏;两宋父子词人曹组曹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慧颖;唐宋文学中的芍药[D];安徽大学;2013年
6 张妍菊;韩维及其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蔼萍;唐宋文学中的成都[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津胜;王迈诗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波;中国古代芭蕉题材的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蒋林霞;李光考论—以海南时期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57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15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