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严歌苓小说的道家文化底蕴
本文关键词:论严歌苓小说的道家文化底蕴
更多相关文章: 严歌苓 道家文化 贵柔守善 自然自由 重生顺死
【摘要】:把文学作品放入文化思想中去研究考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作为多产、高质而又涉猎广泛的作家,严歌苓在作品中无论是对多种题材的书写,还是对多种人物形象的塑造,亦或是对社会边缘人性的挖掘,都折射出她独有的文化内涵以及她对于社会、政治、人性、历史和未来的深刻反思。她在吸收西方文学与文化思想的同时,也以自己的中国方式解读着这些思想。在创作过程中,严歌苓明显地吸取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如顺应自然、关注人性、心灵自由、以柔克刚、上善若水等,同时抛弃了道家思想中悲观厌世等消极思想。本文从道家思想文化对严歌苓的影响与浸润角度出发,分析严歌苓小说所蕴含和呈现的道家文化底蕴,力图更全面地展示其作品的文化内涵,以丰富对严歌苓小说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三章展开论述:第一章分析严歌苓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比如王葡萄、田苏菲、扶桑、小渔等人物,无不呈现出“贵柔守雌”的特质,在她们柔弱的身躯下潜藏着无穷的生命力,谱写了一曲曲“柔弱胜刚强”的赞歌。第二章从道家“自然、自由”的审美追求出发,分析严歌苓作品对人的生存欲望的挖掘,对人的自然情欲的肯定,是对道家崇尚自由与自然审美追求现实层面的思索,同时也折射出她的人性关怀与价值选择取向。第三章从道家“重生顺死”的精神追求出发,揭示严歌苓对笔下人物形象生存境况的思考与道家生死观的契合。在她的作品中,个体的生命价值得到肯定,有着对生命体的热爱;面对死亡,淡然处之,做到泰然超脱。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栋洋;;性别场域缺失者的女性书写——谈严歌苓的《陆犯焉识》[J];当代文坛;2015年01期
2 李仕芬;;以女性为中心的写作——论严歌苓《第九个寡妇》[J];华文文学;2014年06期
3 马晓霞;;严歌苓小说苦难主题[J];名作欣赏;2014年36期
4 马炜;;地母·佛性:严歌苓小说中“扶桑”、“葡萄”形象探析[J];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05期
5 张吉茹;;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小姨多鹤》[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李玉杰;;“独一份的表达”——论严歌苓小说“文革”书写的独特性[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04期
7 高红梅;;自由的追寻——《陆犯焉识》的自由乌托邦与边缘写作[J];文艺评论;2013年09期
8 张小璐;;异化的雄性——试析严歌苓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独特内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3期
9 白军芳;;钝,另类的中国女性品格——从《少女小渔》说起[J];名作欣赏;2012年33期
10 龚自强;丛治辰;马征;陈晓明;;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磨难史——严歌苓《陆犯焉识》讨论[J];小说评论;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栋辉;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跨域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扬;论严歌苓小说中的苦难书写[D];扬州大学;2013年
2 郑雪;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3 解婷;严歌苓小说温情视角下的“文革”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厉双庆;试论严歌苓小说的视听化特征[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李雨庭;疼痛悲欢的人性展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文杰;论严歌苓的女性写作[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t,
本文编号:1193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19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