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黄锦树创作中的“父亲”与“还乡”

发布时间:2017-11-17 00:26

  本文关键词:论黄锦树创作中的“父亲”与“还乡”


  更多相关文章: 黄锦树 马华文学 “父亲”形象 “还乡”主题


【摘要】:东南亚华文文学有其独特性,它不仅生长在亚洲版图内,亦不断挑战和超越中西文化视野形成了多种文化融合的区域,而且逐渐转换成具有本土性的文化特色,即由诸多国家(地区)组合而成为具有所谓“南洋话语”的文学共同体。而其中最突起的则属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以下简称“马华文学”),1尽管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社会政治等诸多客观的历史的因素,从而分成为新(加坡)、马(马来西亚)两家,以至于在短时期内处于一种低沉困顿的状态,但经历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冲刺后,尤其是70年代中叶《南洋商报》副刊揭开了“马华文学的前途”讨论之序幕,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马华文学的觉醒。认真说来,马华文学虽有过沉寂期,但社会环境的逐步完善和自由,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华文教育的推广以及每年留华、台生人数不断的增加,亦使它大大地加速其华文文学的进程。本文以留台马华作家黄锦树的《刻背》其中一篇最具“南洋话语”短篇小说—《旧家的火》2中为主轴,从他在作品中出现的鲜明的个人风格、抒情传统为起点,探讨他在马华文学中所建构的“中文现代主义”和“现代中国性”。黄锦树以马华题材开拓了独具视野的马华小说风貌体系,并探究在所谓这些个别研究的“个案”中,那些似乎不存在的“中国、中文和父亲”的幽灵。《刻背》将为我们直指出;黄锦树本人所触及的“现代中文主义者”的身份。“中文现代主义”除了可说是一段恋父者历经亡父后的弥留状态;以“缺席的父亲”作为为书写外。此处,更是以“黄锦树现代中文主义”的形式姿态,在他的奇幻想象、魔幻传奇境地和氤氲的胶林深处。在马共出没---《南洋人民共和国备忘录》里,黄锦树挑战南洋华人的政教禁忌,又或者是他旁敲着历史如何的颠覆真实、碎纸屑又是如何的颠覆着历史,且一再的挑战历史不能说的、没人敢写的秘密,以及那些对马共的想象和全面翻转等等。特别是在马来西亚的“月球暗面”里,作为一个看似“没有国籍的人”及“不被国家承认的魂”的马来西亚台籍作家,却总有着叹似“回不去的家园”和“被背叛的祖国”的无奈和感慨。作为一名“离散”华人作家,在如此广义的马华文学范畴里,黄锦树占据了一个微妙且重要的位置。而文毕,笔者才豁然明白;“千里归乡,原来是为了告别。”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338.074


本文编号:1194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194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5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