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试论《山音》中现实与非现实的交织

发布时间:2017-11-18 10:13

  本文关键词:试论《山音》中现实与非现实的交织


  更多相关文章: 战后 梦境 意象 现实 非现实


【摘要】:川端康成无论战前抑或是战后均因以卓越的感受性描摹出日本人心灵的精髓而备受赞誉。正如评论家中村光夫所言,倘若说《伊豆的舞女》(1926)《雪国》(1935)中的主人公设定分别凸显了作家心目中的“青春象征”与“中年形象”的话,长篇小说《山音》则描绘出川端“老年的身影”。其自1949年9月至1954年4月断断续续花费了四年半的时间所创作完成的《山音》堪称战后文学的最高峰,主要描绘了战后中产阶级尾形信吾一家(从该家庭的大家长—尾形信吾62岁那年的八月份到次年秋)的家庭生活。《山音》尽管是一部家庭小说,然而作家在刻画盘亘于人物内心深处的那难以治愈的战争伤痛以及战后日本混乱的社会现实等方面均融入了其自身的观察、见解与思索。本论文具体分为三大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中以最具现实性和社会性要素的“战争”为视点,结合战后混乱的社会风俗以及战后法律上的变更等一系列时代背景,对主人公信吾所遭遇或观察到的战争受害者们(战场归来者、战争遗孀)的心理加以分析,以期能透视出作家川端的战争态度。第二章以信吾的九个梦为考查对象,将其归类为两类,即对年轻女性的渴望以及对已逝青春的回望,剖析梦境中的非现实情状。借由做梦,信吾由现实的意念升华到非现实的美好梦境,尽管其后当自非现实的梦境返回到现实生活中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巨大的落差,然而却直接地表达了信吾内心意欲置身于此种非现实世界从而令自身从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强热渴求。第三章中以“意象”这一要素为中心,主要以隐喻的修辞以及象征的表现手法为基准,归纳分析《山音》中的一系列意象描写并探索各类意象的引申义。具体分析现实中的意象(动物、植物、天象和地形)、非现实中的意象(梦境、幻听、回忆)以及能面所隐藏的象征意义,探讨在作家的笔下此类要素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描摹出生动的现实与非现实。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313.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东;;山音集[J];诗刊;1984年09期

2 张建华;《山音》主题的二十一世纪阐释[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冯千;;步入重生的美学——解读《山音》的老年主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张建华;论《山音》的象征隐喻[J];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5 邓桂英;;试论《山音》中的处女崇拜[J];日本学论坛;2008年04期

6 邓桂英;;试论《山音》的性生殖崇拜意向[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董晓;;《山音》中的老年男性——尾形信吾形象分析[J];青春岁月;2013年18期

8 丛佳;;试论小说《山音》中的死亡意识[J];金田(励志);2012年11期

9 邓桂英;;孤独·死亡·性爱——试论《山音》中的死亡主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10 邓桂英;;孤独·死亡·性爱——试论《山音》中的死亡主题[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景作人;釜山音乐节 “天交”打头炮[N];中国艺术报;2014年

2 记者 陈勇 通讯员 马鹂 金健;王桂姐 王月姐 穿透生命的高山音[N];恩施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木子;试论《山音》中现实与非现实的交织[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冯千;关于《山音》中的自然要素[D];四川外语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199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199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b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