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下《胜利》生态危机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态批评下《胜利》生态危机研究
【摘要】: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英国现代小说先行者,以航海小说闻名世界。《胜利》创作于1915年,作为康拉德的后期代表作之一,《胜利》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批评家们从后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以及精神分析等角度来研究这部小说并给予它很高的评价。但从生态批评在上世纪问世以来,人们开始从生态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解读康拉德及其小说。本文试图结合生态批评和生态整体主义和谐观对环境、社会和人物进行研究,从而希望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该小说的研究和理解。本文运用生态批评与生态整体主义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胜利》这部小说的生态危机主题。本文首先分析在开采煤炭大时代下人们不顾自然规律只为金钱而过度开发资源,建立煤炭公司,破坏环境的行为,然后分析在这个背景下,外来殖民者看上了热带岛屿这个香饽饽,他们带着资本主义面具,来到这个世外桃源,传播所谓的工业文明和资产阶级意识,淳朴的民风和社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接着在这个大染缸下,人们变得冷漠,唯利是图,失去信仰,女性地位低下,更是遭受了不平等的待遇。最后,分析这一系列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及其成因。康拉德通过《胜利》旨在给人类敲响警钟,并提醒人们要树立正确生态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康拉德就是这样一位满怀人文主义,心系和谐社会的时代领导者。他把东南亚的热带岛屿风情,煤炭时代的兴衰,外来殖民者的丑恶,社会的堕落,人类关系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描写得淋漓尽致,极致地讽刺了外来殖民者的虚伪与野蛮,嘲讽了殖民主义的霸道和资本主义的真实本质与丑恶的嘴脸,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渴望和尊重大自然的生态观。通过探讨《胜利》这部作品的生态危机主题,本文旨在揭露现代社会人们精神世界的荒芜与女性的无助,社会的险恶与肮脏,环境质量的日益下降。提醒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保护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构建和谐社会并为以后的研究者们提供一个研究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庭晨;“生态危机”的哲学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07期
2 张焕明;人在自然界中主体地位的双重确证——兼论人是“生态危机”的中心[J];学海;2001年04期
3 黄立华;环境文学:生态危机时的一种新视野[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4 魏法汇;哲学视野中的“生态危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应克复;中国的生态危机[J];炎黄春秋;2005年07期
6 郑淑欣;;生态危机与人的自我反思[J];黑龙江史志;2006年01期
7 陈俊;;当代生态危机的认识论根源及出路[J];伦理学研究;2007年01期
8 梁玉莹;杨雄琨;;生态文学批评——生态危机时代文学研究的新视点[J];贺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李显文;;浅议精神生态危机的突围[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李长江;曾鹰;;生态危机:当代技术文化危机与系统转化[J];理论导刊;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2 胡刘;;生态危机的根源:何种意义的“人类中心主义”?[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丹;;科技发展与人类生存危机[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健;伍玉林;;生态伦理: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郭殿生;;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及21世纪的资本主义[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6 方世南;;绿色生存方式:人类和谐生存的理性选择[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娄瑞雪;;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生态危机的哲学思考[A];国际旅游岛与生态文化高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王平;;生态危机的后马克思主义诊断路径及其当代启示[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9 杨富荣;杨海莹;;药用动植物资源生态危机与环境保护[A];四川省药学会第七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玉荣;;自在自然的“遗忘”——生态危机根源的哲学探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国和;生态危机时代的学术转型[N];深圳特区报;2012年
2 湖南师大副教授 李培超;生态危机的警示[N];湖南日报;2000年
3 李瑞芳;生态危机与人的生命价值[N];中山日报;2008年
4 武洁;增强防范“生态危机”的意识[N];贵州日报;2009年
5 陈学明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社会主义: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王志成;宗教应通过对话适应新时代[N];中国民族报;2004年
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孟根龙;警醒生态危机的严峻性[N];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王鹏;中国生态危机实录[N];发展导报;2005年
9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金家厚;以人类文明审视现代社会生态危机[N];深圳特区报;2012年
10 张志扬;两条生存之路[N];文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陶庭马;生态危机根源论[D];苏州大学;2011年
2 余维海;生态危机的困境与消解[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许婕;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原因与我国的稳态经济模式[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张玉荣;寻找时代的精神家园——重新确立自然的本体论地位[D];吉林大学;2009年
5 雷鸣;危机寻根:现代性反思的潜性主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建明;红绿对话[D];苏州大学;2006年
7 王新萍;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勇兵;从马克思自然观的视角透析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月祥;生态危机与政治抉择[D];河南大学;2009年
2 王娅楠;生态危机理论视阈下的山西“生态兴省”战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冀星辰;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及其应对[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文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成因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5 陈捷;布克金生态危机根源论及其解决路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张海燕;福斯特的生态危机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田慧;本·阿格尔生态危机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刘威;福斯特生态危机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国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4年
10 张颖;奥康纳与福斯特生态危机解决之道的比较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41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24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