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邝丽莎大陆题材女性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0 18:36

  本文关键词:邝丽莎大陆题材女性书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邝丽莎 大陆题材 女性书写


【摘要】: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关于中国题材的文学作品在美国文学中逐渐增多,而其中的主力——美国华裔作家群体因为打开了一扇中西交流的窗口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与以往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相比,族裔性研究与性别研究占据了研究的主导地位。本选题拟以邝丽莎大陆题材作品为研究对象,以女性书写研究为切入点,挖掘邝丽莎在题材和主题上对大陆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重新思考,审视她在其中所赋予的价值与意义。邝丽莎受自己血统与生活经历的影响对具有中国元素的事物尤其感兴趣,因此,大陆的历史文化成为她作品的题材。她笔下所关注的中国的女性生活与女性意识不是生硬的物化符号,也不是激进的对男性的反叛,她所要表现的是客观的、引人入胜的中国故事,以及细腻柔美的女性情感、坚韧勇敢的女性经历。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挖掘历史中女性的文化创造及女性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建构。因此,大陆女性的历史文化现实、人生中所蕴含的女性生存态度、文化创造及自我探索成为她小说的主题,也承托了邝丽莎对女性人生的思考——力图建造和谐的两性关系。这也印证了埃莱娜·西苏所提出的女性书写理论的学理意义:批判父权文化的主观逻辑;为女性书写正名;倡导女性运用感性、诗性的语言言说欲望;聚焦书写背后的性别观念;反对传统的性别对立,主张开发双性潜质,期待建立新型的两性关系。因此,邝丽莎大陆题材作品中的女性书写意在通过自身的生命体验诉说其对性别、文化、身份的主体诉求。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主要阐明本论题的的研究来源,评述邝丽莎大陆题材女性书写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梳理国内外关于邝丽莎作家作品的研究现状,探析她结合书写不同题材的“中国故事”所表现出的女性主题。正文部分分为三章进行相关论述第一章以邝丽莎女性书写的题材为突破口,将《雪花和秘密的扇子》、《上海女孩》、《乔伊的梦想》、《花网》、《内部》、《龙骨》列为文本分析对象探讨邝丽莎写作中国情节故事的原因。并且通过寻找每部小说中作者关注的焦点挖掘出作品中的突破口,进而对“女书”文化题材、旧上海都市女性题材、“文化大革命”海外女性“寻根”题材和公安悬疑女性题材小说背后所蕴含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表现和女性情感世界的探究。第二章通过对邝丽莎六部作品的主题讨论分析出邝丽莎作为一位华裔女性作家,其写作的焦点将集中在女性的情感经历上。纵观邝丽莎的所有作品,她涉及最多的是关于女性之间的情谊,其中“老同”之情,姐妹亲情,母女之情都在她的小说中不断上演。邝丽莎在作品当中还展现了她对中国女性情感生活和移民女性主体身份的建构等多个层面的关注。因此,本章主要尝试从挖掘作品主题出发,将以上几个方面作为研究目标对邝丽莎这几部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主体意识做一次系统的梳理。第三章结合上述分析阐释邝丽莎大陆题材作品的女性书写特点:专业化的写作、对前辈华裔女作家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女性主体意识的升华。另外通过将邝丽莎的作品与同时期的中国女性小说发展进行横向比照,再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传统进行纵向比较得出邝丽莎小说中女性书写的价值与影响进而得出结论:作者通过对大陆题材作品的女性书写的确使东西方读者找到了和谐的共鸣,也更加清晰的展示了作品中所包含的女性意识。结语部分总结了邝丽莎作为美国华裔女作家中的新兴代表,其大陆题材的小说中蕴含了她自觉的女性意识创作。从文学性、性别话语和跨文化研究等维度也都体现了作者自身的心理诉求。我们通过对邝丽莎的大陆题材作品的研究,认为作家、作品与读者已经达到了文学意义上的共鸣。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龙;对话与潜对话:“女性书写”的现实内涵[J];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01期

2 杨欣;论“五四”时期的女性书写[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戚学英;“女性神话”的建构与颠覆——现代女性书写的历史窘困与贫乏[J];理论与创作;2003年01期

4 冉小平;论新生代女作家的女性书写[J];求索;2004年01期

5 叶嘉莹;;女性语言与女性书写——早期词作中的歌伎之词(上)[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叶嘉莹;;女性语言与女性书写——早期词作中的歌伎之词(中)[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叶嘉莹;;女性语言与女性书写——早期词作中的歌伎之词(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赵淑敏;;跨越,女性书写的往世今生[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叶嘉莹;;女性语言与女性书写——早期词作中的歌伎之词[J];中国文化;2008年01期

10 郭乙瑶;;有形诗与无形画——试析埃莱娜·西苏的绘画隐喻与“女性书写”[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碧华;;辛弃疾词的女性书写[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乔燕冰;全球语境·东方主题·女性书写[N];中国艺术报;2014年

2 早报见习记者 杜方舒;后宫戏中的女性书写:性别、权力与身体[N];东方早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启平;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当代大陆/马华女性小说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冰冰;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少数民族女性书写[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珊;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女性书写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6年

2 张继蕊;埃莱娜·西苏的“女性书写”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3 袁梓翔;邝丽莎大陆题材女性书写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4 罗薇;20世纪90年代历史题材小说的女性书写[D];湖南大学;2016年

5 陈颖;新时期以来广东城市小说的女性书写[D];暨南大学;2010年

6 黄林蒙;清真词女性书写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吴瀛苗;论李彦小说的女性书写[D];暨南大学;2015年

8 张敏;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的20世纪女性书写[D];厦门大学;2009年

9 戚学英;无处突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燕妮;跨文化与女性书写[D];宁波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5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275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e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