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林芙美子的《浮云》
本文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林芙美子的《浮云》
【摘要】:本论文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对日本女流作家林芙美子的小说《浮云》全面进行了解读。林芙美子一直以来被评论为战争的协助者,但是在她去世前的最后一篇长篇小说《浮云》中,却反映出作家浓厚的反战思想。控诉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日本以及日本的殖民地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作家林芙美子作为一名女流作家,写作手法一直以细腻著称,《浮云》更是以女性特有的角度对战争的控诉,和女性自身悲惨命运的哀叹。作品通过描写战时法属印度支那童话般的景象和日本战后地狱般的生活对比,通过女主人公对战时在法属印度支那生活的向往以及自己最后悲惨死去的结局,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残酷和妇女在这场战争中所受到的屈辱,压迫。整篇小说利用女主人公的回忆和现实交错的写作手法,十分新颖,对比感强烈。为我们展开了战争年代各层人民生活的年代画卷。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序论。介绍作家、作品、先行研究和文章结构。第二章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解读《浮云》。从宗主国和附属国殖民地在二战和战后三大国的地位变化为背景,探索日本人特别是日本男性在战时和战后思想的对比。其次,根据加野和富岗两位不同的日本男青年的命运看到战争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打击和毁灭。宗主国对于殖民地的掠夺和侵略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同时身为侵略者的日本却并没有得到所期待的美好未来,而是陷入了更加悲惨的结局。第三章主要通过分析五位不同的女性,得出不论是宗主国的女性还是殖民地的女性在战争的背景之下,所受到比平时更为严重的二重、三重的压迫的结论。作家也是通过细腻的表现手法展现出女性的无力和短暂而又悲惨的命运。反映出林芙美子对于当时的女性特殊的人文关怀。第四章为全文的结论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313.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占柳;;从《放浪记》看林芙美子的故乡意识[J];群文天地;2012年24期
2 杨本明;;林芙美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刍议[J];临沂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3 陈玉莉;;半生流浪的女作家——林芙美子[J];文化译丛;1985年02期
4 林芙美子;帅松生;;林芙美子诗选[J];诗选刊;2010年09期
5 李明;;林芙美子与中国[J];考试周刊;2012年22期
6 谭姗姗;;日本女作家林芙美子的战争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7 金山;;从《浮云》看林芙美子的战争观[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金山;;从《浮云》看林芙美子的爱情观[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徐向安;;浅谈林芙美子及其文学作品[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10 李艳;;《放浪记》中的虚实表现[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晶;两般心境[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光;解析林芙美子文学的流行符号——贯穿一生的平民情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晓鹏;试析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观[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杨柳月;林芙美子文学中战争经历的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晏阳红;林芙美子眼中的中国东北[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4 李文佳;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林芙美子的《浮云》[D];苏州大学;2016年
5 谭姗姗;林芙美子的战争观[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曾婷婷;试论林芙美子的《浮云》[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培;林芙美子と_5a玲の作品における女性意媂比,
本文编号:1275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27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