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的一代”与毒品
本文关键词: “垮掉的一代” 吸毒 反叛 追求 “景象” 出处:《外国文学》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吸毒是"垮掉的一代"寻求极端体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叛逆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垮掉的一代"使用毒品的动机相当复杂。他们的初衷也许是为了扩大感知范围以获取"景象",并且把毒品视为促进写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同时他们也是为了穷尽生命的可能性以寻找属于自己生活的目的,但有时也只是为了纯粹寻找刺激。毒品问题反映了"垮掉的一代"对主流社会的保守、压抑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反叛和对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探索,同时也是"垮掉的一代"灵魂探索和精神追求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身体的狂欢,毒品使"垮掉的一代"摇摆于精神的渴望和本能的发泄这两极之间,揭示了"垮掉的一代"思想深处的深刻矛盾。
[Abstract]:Drug abuse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beat generation" to seek extreme experiences. It's also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ir rebellious lifestyle. The "beat generation" has complicated motives for using drugs. Their intention may be to broaden their perception to "vision," and to see drugs a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tool for writing. They are also trying to exhaust the possibilities of life in search of their own purpose, but sometimes just to find stimulation. The drug problem reflects the conservative nature of the "broken generation" towards mainstream society. The rebellious view of morality and valu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one's own way of life are also a way to explore and pursue the soul and spirit of the "broken generation". Drugs make the "broken generation" swing between the spiritual desire and instinctive venting, revealing the deep contradiction in the thought of the "broken gener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规划基金(10XJA752001)
【分类号】:I71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原伦;由刘毅然小说谈起[J];文学自由谈;1991年01期
2 张莉;;“垮掉的一代”与“80年代后”[J];河北自学考试;2006年01期
3 黄跃宁;浅析“垮掉的一代”文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王维倩;;寒山与美国“垮掉的一代”禅宗精神的契合[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吴琳娜;;“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反叛与社会建构身体观[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周化嫒;刘学琼;;也谈“垮掉的一代”——评《麦田里的守望者》折射出的战后美国青年思想[J];长城;2011年08期
7 贺莉;关于“垮掉的一代”文学研究的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贺莉;“垮掉的一代”文学与现实主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夏贵清;;《嚎叫》和“垮掉的一代”[J];外国语文;1986年01期
10 韩寒;;没有“垮掉的一代” 只有“垮掉的房子”[J];意林;201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亚平;“垮掉的一代”并没垮掉的启示[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2 徐剑梅;旧金山设立“垮掉的一代”文学博物馆[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早报记者 石剑峰;盖瑞·施耐德 我并不是“垮掉的一代”[N];东方早报;2009年
4 刘晓莉;“8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他们作证[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志灵;不担心“垮掉的一代”,担心“被垮掉的一代”[N];检察日报;2012年
6 沈大力;“垮掉的一代”又重来[N];光明日报;2012年
7 叶玮华;不要把“垮掉”的帽子乱扣[N];贵阳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立嘉 本报记者 张慧丽;“80后”:中国版“垮掉的一代”?[N];市场报;2005年
9 林子水;40年交情再现“垮掉派”领袖人生[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10 艾华林;“垮掉的一代”正在崛起[N];文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国庆;“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当代文学[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孔小刚;解读“垮掉的一代”[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宋剑豪;反叛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和“顽主”形象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曹婧;“垮掉的一代”对中国当代文学及文化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刘玉兰;“垮掉的一代”之“在路上”情结[D];青岛大学;2008年
5 尤晓悦;美国“垮掉的一代”与日本太宰治等作家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李凯华;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控[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7 陈琦;“垮掉一代文学”与“中国80后文学”的比较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8 燕奉青;虚假的反叛者与被操纵的文化符号[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95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49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