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中《吉姆爷》的他者研究
本文选题:《吉姆爷》 切入点:概念隐喻理论 出处:《鲁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吉姆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不仅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还以康拉德高超的语言艺术对主题思想的隐晦而含蓄的表达成就了康拉德享誉世界的文学成就,因此自1900年出版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批评家从多重角度对它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对这部小说思想性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小说中的帝国思想、殖民主义、文化问题、道德与伦理、自我身份建构等展开,对其艺术特色的研究主要围绕空间设置、重复艺术、印象主义手法,象征手法、叙事策略、修辞研究等进行。康拉德在跨越亚、非、拉美三大洲的航海经历中与不同国度的人打交道、见过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并以此为认知的经验基础在《吉姆爷》中创制出丰富形象的描绘自然和刻画人物的隐喻并通过它们传达了他在作品中的深度意识。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文本中的隐喻使用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他者理论,对康拉德通过隐喻所传达的他者意识进行阐释。概念隐喻是基于认知的体验性和相似性原理,通过一个具体熟知的事物来理解另一个陌生抽象的事物的认知过程。把这个已知的事物作为认知的源域,把未知的事物作为目标域,然后通过把源域中基于认知经验形成的图式投射到目标域相应成分上,使模糊抽象的目标域事物形象易懂。这篇论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用来描述海洋气候和东方环境的隐喻。在康拉德眼中海洋气候多变而难以掌控,东方环境异类而陌生,因此他使用隐喻来描述自然和东方环境使自然和东方形象更清晰易懂。通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这些隐喻,本文发现在《吉姆爷》中自然被描绘成与人类争夺控制权的敌对力量并最终被人类战胜且沦为他者。本文还运用概念隐喻理论阐释那些刻画非西方人和女性的隐喻表达。对西方人而言,其他种族的人和女性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康拉德借用其它熟知的源域来认知非西方人和女人这些陌生的目标域。通过对这些用来刻画非西方人和女性的隐喻的分析,论文得出在《吉姆爷》中非西方人和女人被视为他者。当概念隐喻的跨域映射被发现仅仅是概念整合的一个方面并且不能用来解释作品的文本语篇层面上的隐喻意义时,概念整合理论就被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除了被用来通过熟悉的事物来理解陌生事物,还用来加深对已知事物的了解以及对文本语篇层面上的隐喻意义的分析。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刻画非西方人、女性和吉姆的隐喻时,分别把非西方人和他们被隐喻成的事物作为两个输入空间,把女性和她们被隐喻成的事物作为两个输入空间,把吉姆和吉姆被隐喻成的事物作为两个输入空间。在这三组输入空间中,非西方人的外表、性格特征和其他事物的特点,女性的外表、性格特征和其他事物的特点,吉姆的外表、性格特征和其他事物的特点等相关的成分分别在非西方人和非西方人被隐喻成的事物、女性和女性被隐喻成的事物以及吉姆和吉姆被隐喻成的事物构成的两个输入空间中相互映射并同时投射到包含了两个输入空间的抽象共性的生成空间中。最后在三组认知域的合成空间中分别形成了一个层创结构。这个层创结构包含的内容就是其他种族和女性外表上都是不合人意的、性格上都是充满缺陷的。而作为典型西方人的代表,吉姆则外表美好,品格优越,甚至和神一样完美。这也是《吉姆爷》中关于非西方人、女性和吉姆的隐喻共同传达的意识。在西方男性被刻画成可以用来认知其他种族和女性的优秀标准时,非西方人和女性就被视为了他者。通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吉姆爷》中关于自然、非西方人和女性的隐喻,本文发现自然、非西方人和女性在小说中被视为他者。康拉德通过隐喻的运用,将这部作品多样、繁杂、微妙的主题更清晰地呈现给了读者和批评家。本研究可以为分析《吉姆爷》提供新的研究范式,进而丰富对康拉德小说的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胤;;论《吉姆爷》中吉姆的“替罪羊”形象[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龚茂莉;铁金丹;;对吉姆爷之死的道德拷问[J];文学教育(上);2012年05期
3 宁一中;;论对话与《吉姆爷》中的荣誉主题[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0年00期
4 吕伟民;《吉姆爷》道德探索的人学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张金良,祁淑玲;论《吉姆爷》中吉姆的耶稣形象[J];理论观察;2001年04期
6 王伟;关于《吉姆爷》主题的争论[J];齐鲁学刊;2002年03期
7 陈晔;从大海到森林——《吉姆爷》的后殖民解读[J];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张学进,林志萍;论《吉姆爷》中的印象主义描写[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杨波;《吉姆爷》:生命的意义世界[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容新芳;李晓宁;;吉姆爷——伟大的艺术代码——论《圣经》对《吉姆爷》中吉姆的形象影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于建华;;文明和人性的挽歌——《黑暗的中心》和《吉姆爷》主题谈[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冰倩;康拉德对殖民主义的模糊态度—《吉姆爷》的叙事话语解读[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冯娜;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中《吉姆爷》的他者研究[D];鲁东大学;2017年
3 钟达锋;《吉姆爷》:文化隔阂的悲剧[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曹秋挺;《吉姆爷》中的重复[D];苏州大学;2011年
5 张速速;《吉姆爷》:一部别样的海洋“圣经”[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包元瑾;《吉姆爷》陌生化语言特色的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严慧仁;《吉姆爷》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8 白芳;《吉姆爷》的存在主义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乔修峰;帝国与《吉姆爷》[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卓立;关于《吉姆爷》的身份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66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6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