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六逸与夏目漱石
本文选题:谢六逸 切入点:夏目漱石 出处:《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现代作家、翻译家、学者谢六逸的文学活动深受日本近代文豪夏目漱石的影响。谢六逸在系统介绍日本文学的著述中反复谈到夏目漱石,对其创作倾向的把握有变化,也有误读,总体上是把漱石当作"余裕派"作家来评介。谢六逸翻译了漱石具有余裕风格的小品《猫的墓》和《火钵》,译文准确传神;评论专文《〈草枕〉吟味》概括了阅读《草枕》的艺术感悟和对漱石文学特点、意义的把握。谢六逸的"趣味"小品创作,在文体理念、审美倾向和题材选择上,都有漱石影响的明显痕迹。
[Abstract]:The literary activities of Xie Liuyi, a modern writer, translator and scholar, have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modern Japanese literary magnate Natsumi Shu-shih. In his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to Japanese literature, Xie Liuyi has repeatedly talked about Natsuo Shu-shi, and his grasp of his creative tendency has changed. There are also misinterpretation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author of gargle stone is regarded as a writer of the "Yu Yu School". Xie Liuyi translated the short essay "Tomb of the Cat" and "the Fire bowl" of gargle stone with the style of Yu Yu, and the translation was accurate and vivi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rtistic perception of reading the Pillow, and grasp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gargle literature. Xie Liuyi's "interesting" essay creation is based on the stylistic idea, aesthetic tendency and choice of subject matter. There are obvious signs of gargle effect.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夏目漱石与中国”(10YJA75201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31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运发;夏目漱石早期思想浅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王成;夏目漱石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影响[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01期
3 高宁;虚像与反差——夏目漱石精神世界探微[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2期
4 李艳梅;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叶琳;对明治末期知识分子心灵的探索——试析夏目漱石的小说《心》[J];外语研究;2003年04期
6 李淑芝;《明暗》——夏目漱石创作的新突破[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刘立善;夏目漱石的“非人情”[J];日本研究;2005年03期
8 马英萍;;终日行而未曾行——浅谈夏目漱石的《点头录》和军国主义批判[J];东北亚论坛;2006年02期
9 李素;;从夏目漱石《心》中的人物自杀现象透析日本人的生死观[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李光贞;;厌战:夏目漱石精神世界探微[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鹏飞;;夏目漱石与汉文学[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吴光辉;;试论夏目漱石的禅诗意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梦;;试论夏目漱石“自己本位”向“则天去私”的转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林少华;夏目漱石和他的《心》[N];文汇报;2000年
2 沈宇;回望的眼光[N];文艺报;2014年
3 张秋红;夏目漱石的《我是猫》[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马小虎;用“心”去死[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欧南;夏目漱石与《梦十夜》[N];黑龙江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孙放远;鲁迅与夏目漱石[D];吉林大学;2012年
4 马英萍;近代化语境下的漱石文学与禅[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燕;夏目漱石汉诗小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夏爱元;论夏目漱石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悲剧性生存模式[D];湘潭大学;2006年
3 王茜;关于夏目漱石“余裕论”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4 魏中莉;夏目漱石《过了春分》论[D];苏州大学;2011年
5 王玉;夏目漱石《道草》论[D];苏州大学;2011年
6 励健;关于夏目漱石作品中的金钱[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高露;启蒙视域下的现代性诉求与反思[D];河北大学;2015年
8 杜聪聪;关于夏目漱石“F+f”文学观的考察[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陈瑶;漱石の小姮Ru作方法の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10 施梦雅;夏目漱石汉诗与中国文化[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77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677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