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隐身人》中人与科学的多维伦理阐释

发布时间:2018-03-28 18:09

  本文选题:《隐身人》 切入点:威尔斯 出处:《学术论坛》2016年09期


【摘要】:文章分别对《隐身人》中的格里芬、肯普以及民众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格里芬用"为我所用"的标准来处理自己和科学的伦理关系,表现出具有工具理性倾向的伦理意识;肯普将人类社会的仁爱投射到科学上,关注科学本身的价值,表现出人与科学"和谐共存"的价值理性认同意识;民众对科学既惧怕又渴望,显示出民众对科学的伦理意识处于非理性状态。小说以格里芬的毁灭以及肯普在众人帮助之下脱险,并成功终结格里芬的罪恶为结局,折射出小说所传递的关于人与科学关系的伦理取向:对待科学,人类需要的是肯普式的价值理性认同及基于此的人与科学和谐共存的伦理关系。只有人与科学和谐发展,人类才会拥有和平的生存空间。
[Abstract]: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iffin, Kemp and the public and science in the Invisible Man. Griffin deals with the et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imself and science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of "use for me." Kemp projects the benevolence of human society to science, pays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science itself, and shows the sens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value rationality between man and science. The public's fear of and desire for science show that the ethical consciousness of science is irrational. The novel ends with Griffin's destruction and Kemp's escape from danger with the help of others and the successful ending of Griffin's evil. It reflects the ethical orien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science transmitted by the novel: to treat science, mankind needs the Kemp-style value r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ethical relationship based on which man and science coexist harmoniously. Only man and science develop harmoniously. Only human beings have the space for peace.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5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5BWW003) 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YB2014029)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安尼·罗达利 ,费慧茹;隐身人多尼诺[J];外国文学;1981年05期

2 祝远德;《隐身人》与《隐身人手记》比较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3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隐身人[J];科学与文化;2006年10期

4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阿荇;隐身人[J];科学启蒙;2003年04期

5 庆先;“隐身人”——风[J];良师;2004年23期

6 长岛;;隐身人[J];上海文学;2002年03期

7 张树艳;;《隐身人》的身份探寻之主人公自我醒悟心理研究(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9期

8 张树艳;;《隐身人》的身份探寻之主人公自欺心理研究(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10期

9 张树艳;;《隐身人》的身份探寻之互文强化主题(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2期

10 甄景环;;隐身人漫游纽约[J];文化译丛;199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刘宏奇 王岩 本报通讯员 王素华 于洋;“隐身人”亮相融化了邻里隔膜[N];新华日报;2014年

2 记者 钱铮;寻找宇宙“隐身人”[N];人民日报;2006年

3 高美;奥巴马身边的“隐身人”[N];中国摄影报;2013年

4 段贤尧 刘勋 谭红;制度“X”光射透“隐身人”[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朱广菁;科学家南极静候来自北极方向“隐身人”[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李天文;时刻不忘“身边有一把戒尺”[N];解放军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傅军岭;《隐身人》:重建自我[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77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677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7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