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传统的矛盾式演进
本文选题:《乌托邦》 切入点:乌托邦 出处:《外国文学》2016年05期
【摘要】:对乌托邦传统的思辨可以通过三条主线开展:一是定位不明的理想城市构想所产生的空间悖论;二是宗教隐喻及其在时间维度上所起到的中立化效果;三是随着乌托邦叙事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凸显,进而生成的另一种矛盾而"进步"的文体。通过揭示和阐释乌托邦传统主线上的诸多矛盾和疑点,本文认为不论"空间"与"时间"的修辞意义,还是叙事策略上的转换与融合,乌托邦传统将在诸多矛盾张力之间持续演进。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of utopia can be carried out through three main lines : one is the space paradox created by the ideal city conception of unknown location ; the second is the religious metaphor and the effect of neutrality in the time dimension ; thirdly , with utopia ' s narration to the individual ' s self - consciousness , and then the other kind of contradiction and " progress " style . By revealing and explaining the rhetoric meaning of " space " and " time " , 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fusion in the narrative strategy , utopia tradition will continue to evolve between the various tensions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6CWW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
【分类号】:I56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敏;;意识的逃避——论无意识的乌托邦性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于云玲;;文学乌托邦定义探讨[J];学习与探索;2010年02期
3 甘会斌;;乌托邦、现代性与知识分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周均平;;审美乌托邦研究刍论[J];文学评论;2010年03期
5 郭建;;“尴尬的乌托邦”——《一无所有》之乌托邦研究[J];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6 阙诗涛;;乌托邦文学与反面乌托邦文学演变原因探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西川;;乌托邦札记[J];读书;1992年11期
8 王杨;;在废墟中建造童话城堡——解读《乌拉尼亚》中的乌托邦思想[J];青年文学家;2009年20期
9 李广益;;从花园社区到清新世界——读《生态乌托邦》[J];绿叶;2011年01期
10 拉塞尔·雅格布 ,王雁翎;期盼乌托邦[J];天涯;200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东师范大学 周均平;审美乌托邦:乌托邦研究的新趋向[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伟;詹姆逊与乌托邦理论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史丽萍;朝鲜古代乌托邦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李小青;永恒的追求与探索: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嬗变[D];四川大学;2006年
4 宋秀梅;乌托邦时代个体命运的艺术备忘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晗;回归乌托邦[D];郑州大学;2004年
2 黄燕;不懈求索的乌托邦[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蔡峻岭;反面乌托邦文学的意蕴及其价值[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王小菲;论乌托邦文学的三个维度[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博;寻找“乌托邦”[D];郑州大学;2004年
6 秦娟娟;“反面乌托邦三部曲”的分层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玉嗣;传统的回音[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德法;乌托邦思想的产生及其在英国小说中的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袁;中西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乌托邦形态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何振华;废墟中的希望[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700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70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