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义分析转向语用分析——评刘汉波《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文学观念批判》
本文选题:法律与文学 切入点:基本立足点 出处:《文艺研究》2016年02期
【摘要】:正法律与文学是近年来国内关注颇多的领域。受美国法官波斯纳《法律与文学》的影响,国内的法学研究者对法律与文学的关系产生了强烈兴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朱苏力的《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其要旨在于从文学文本中寻找涉法要素,作为法律判案的案例。其他的法学研究者也往往属于这种路数。这种研究的基本立足点以及最终目的都指向法律,文学主要作为法律研究的材料被使用,是一个辅助角色。但是,对文学与法律关系的研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law and literature have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in our country.Influenced by Judge Posner's "Law and Literature", domestic legal researchers have had a strong interes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literature.Among them, the most influential one is Zhu Su Li's "Law and Literature-taking Chinese traditional Drama as the material", whose main purpose is to find the elements of law involved in the literary text as a case of legal judgment.Other legal researchers often fall into this category.The basic standpoint and ultimat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re directed to law, and literature is used mainly as a material for legal research and is an auxiliary role.However,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law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分类号】:I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怡;;法律与文学:冰与火的遐想[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尹延安;;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法律与文学”运动[J];电影文学;2009年07期
3 徐秀佳;;法律与文学关系之初探[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6期
4 薛青;;“法律与文学”——一个研究的新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黄佩丽;;法律与文学的完美交融对法学教育的重要意义[J];语文建设;2013年23期
6 林国清;中国古代法律与文学发展关系初探[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2期
7 王祥修;;法律与文学:理与情的交融[J];飞天;2010年16期
8 陈河;;西方“法律与文学”运动发展历程述评[J];长城;2013年06期
9 陈文琼;;论作为社会控制策略的“法律与文学”[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岳鹏;;法律与文学视角下文学文本中的法律资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赖梁盟;;法律与文学的结缘[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辑)[C];2006年
2 赖梁盟;;从法律的角度看文学[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3 李妍;;法制文学与《名侦探柯南》的共同视域[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仁文;法律与文学[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康天军;“法律与文学”研究:可能与意义[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胡水君;“法律与文学”:主旨、方法与局限[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连泰;法律与文学[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范玉吉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法律与文学远非一场“误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罗春伟;以“法学之眼”看文学经典[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 汤海庆;法治的文学和文学的法治[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孙丽;一条学术研究的新路径[N];检察日报;2006年
9 刘汉波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与法律跨学科研究宜多向拓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丁英 李培锋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夏洛克艺术形象的法学解读[N];人民法院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星显;基于关系视角的法律与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健;法律与文学的关联性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梁健康;论“法律与文学”运动的后现代特征及其理论价值[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3 袁明波;法律与文学[D];上海大学;2015年
4 刘星显;“法律与文学”的后现代之维[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马慧茹;“法律与文学”运动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谷新景;权利平等与理性宽容[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李克江;元杂剧《窦娥冤》之法律视角解读[D];山东大学;2010年
8 付红梅;“二拍”中的诉讼故事及其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吴峤滨;程序正义之再认识[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孙丹;从潘金莲案析宋代通奸罪[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9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70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