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晚清南洋华文小说的流播与本土化萌蘖

发布时间:2018-05-09 04:07

  本文选题:晚清 + 南洋华文小说 ; 参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摘要】:晚清之际,华文小说开始在南洋华人族群间流播,并在中国"小说界革命"影响之下自旧趋新、日渐繁盛。其衍进轨迹,既颇多波折,又独具特点。首先,小说观念的更新上,一度出现理论先行实践落后的局面,直到中国文化精英南来之后,才使之有了根本性改观。其次,晚清革命派和保皇派在南洋的论战,无意间推动了南洋华文小说创作的繁荣,并与本土作家既博弈又共生共荣。其三,南洋华文小说艺术上的最大看点是本土化因子的萌蘖,这既是南洋华文小说独立品格形成的开端,亦为南洋华文作家本土身份及意识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hinese novels began to spread among Chinese ethnic groups in Nanyang, and became more and more prosperou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novel Revolution. Its evolution trajectory, not only a lot of twists and turns, but also unique characteristics. First of all, on the renewal of the concept of novel, there was a backward situ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irst, until the Chinese cultural elite came to the south, made a fundamental change. Secondly,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revolutionaries and royalists in Nanyang in late Qing Dynasty inadvertently promoted the prosperity of Chinese novel creation in Nanyang, and played a game and co-existed with local writers. Third, the greatest interest in the art of Nanyang Chinese novels is the nativization factor, which is not only the beginning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character of Nanyang Chinese novels, but also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local identity and consciousness of Nanyang Chinese writers.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
【基金】: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清末民初海外华文文学研究”(201309)
【分类号】:I10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月斌;;小说的意味[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3期

2 王家斌;;小说新观念大潮之回顾[J];文学自由谈;1989年06期

3 耕夫;我的小说观[J];党政论坛;1997年12期

4 钱仓水;论小说定位后的特征[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5 资云南;;论劳伦斯的小说观[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孙荪;;小说就是小说——由张宇的小说观看张宇[J];时代文学;2000年04期

7 王锺陵;20世纪初期的小说热及暴露性的社会写实观[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1期

8 罗书华;中国古代小说观的对立与同一[J];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9 陈燕;书录中的明代小说观新变与定位[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包礼祥;近代小说观的产生与传播观念的转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蕊青;;才学小说炫学方式及其文化根源[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陶东风;;清末民初小说理论及其文化语境[A];东方丛刊(1994年第2辑 总第九辑)[C];1994年

3 范伯群;;1921—1923:中国雅俗文坛的分道扬镳与各得其所——兼论茅盾、郑振铎等早期对通俗文学所持的观点[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4 竺洪波;;《水浒传》与小说的经典化和学术化[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光炜(人民大学教授);把小说充分地打开[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李凤亮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小说诗学:理论与实践[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张翠萍;新乡市作家协会小说创作研讨会纪要[N];新乡日报;2007年

4 何平;“慢”节奏与“漫”声腔中的奇观[N];文艺报;2013年

5 徐则臣;文学是另外一种方程式[N];文艺报;2012年

6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乃禹;梁启超影响韩国开化期的“小说革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谢泳;《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N];东方早报;2014年

8 张蔚寰;市作家协会在辉县市山区召开小说创作研讨会[N];新乡日报;2007年

9 贺绍俊;文学可以具有劝诫作用[N];文艺报;2013年

10 周火岛;感动时代变革 倾情巴渝山水[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元前小说观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魏世民;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田若虹;陆士谔小说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韩云波;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6 郭浩帆;中国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研究[D];山东大学;2000年

7 凌硕为;新闻传播与小说情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乃禹;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王春云;小说历史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清茹;光绪二十九年(1903)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妮;小说题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卢兴坤;延吉市一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3 张巧;清代古小说辑佚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智婷;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小说观转型[D];山西大学;2015年

5 陈腊梅;安部公房小说的空间形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6 赵星晨;晚清虚无党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林;刘向三书小说叙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李黎;库切的理论性虚构创作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9 虞卉;清末时新小说竞赛获奖征文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10 刘军君;叙事学理论指导下的7~9年级小说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64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864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c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