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寓于根基主义思想中的“人民性”问题——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民性”概念的本质

发布时间:2018-06-09 01:53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 + 文艺人民性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16年09期


【摘要】:文艺的人民性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年关注民间文艺,到19世纪中期鼓励工人阶级的诗歌,再到列宁在20世纪初明确提出"艺术属于人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欧洲进步文艺观念发展的基础上把文艺的人民性思想提升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高度。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原则不仅是一个思想立场的原则,还体现为对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与文艺载体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特别关注。在世界进步文艺思想发展的历程中,以普希金、果戈理、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为代表的俄国进步文学家对人民性概念的丰富和发展又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普希金和十二月党诗人继承了启蒙主义传统,强调文艺要关注人民的解放;果戈理把人民性更进一步地与文化的民族特色之艺术表达紧密相连;涅克拉索夫直接赋予了诗歌创作为人民首先是为苦难农民代言的神圣使命;陀思妥耶夫斯基主张文学家要像普希金那样与人民保持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列夫·托尔斯泰身体力行地书写宏大的人民历史的文学主题;契诃夫呼应托尔斯泰等前辈的人民性思想传统,力求扩展人民概念的内涵,争取广泛阶层的文化民主权利。俄国经典作家在文学人民性思想发展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深化了人民性的思想内蕴,从而成为列宁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构建的重要文化资源。在当代,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人民性思想,重温世界进步文学思想的人民性传统,努力做到文艺家和文艺批评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要求。
[Abstract]:The people's character of literature and art is one of the most core concepts of contemporary Marxist literary thought. From Marx and Engels' early attention to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to poetry that encouraged the working class in the mid-19th century,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Lenin clearly put forward that "art belongs to the people".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progressive literature and art concept,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promoted the people's thought of literature and art to a new heigh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The people's principle of Marxist literary thought is not only a principle of ideological stand, but also a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popular form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 trend of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the carrier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progressive literary thought, Pushkin, Gogol, Necrasov, Dostoevsky, Chernicheevsky, Russian progressive writers represented by Leo Tolstoy and Gorky made spec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populace. The Poets of Pushkin and the Party of December inherited the tradition of enlightenment, emphasizing that literature and ar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liberation of the people, Gogol closely linked the people's character with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Necrasov directly entrusted poetry creation with the sacred mission of the people first and foremost for the poor peasants. Dostoevsky advocated that writers should maintain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ople like Pushkin. Leo Tolstoy writes in practice the literary theme of the grand people's history; Chekhov echoes Tolstoy's tradition of people's thought and tries to exp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people and strive for the cultural democratic rights of a wide class. Russian classical writers have made their own effor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people's thought, deepened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the people, and thus become an important cultural resou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eninist literature and art people's thought.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we should study and practice the people's thought of Marxist literature and art, review the people's tradition of the world's progressive literature, and strive to serve the people and socialism by writers and artists and literary critics. It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51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竹筠;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孤独意识与对话艺术[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2期

2 魏铬;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生180周年逝世120周年学术研讨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陈思红;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生180周年、逝世120周年学术研讨会[J];俄罗斯文艺;2001年02期

4 柳芭;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生180周年、逝世120周年学术研讨会[J];国外文学;2001年02期

5 陈思红;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学术研讨会概述[J];国外文学;2001年03期

6 臧仲伦;谈谈陀思妥耶夫斯基[J];国外文学;2001年03期

7 龚伯禄;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孤独及其宗教消解[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杨江平;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基督式人物的成因[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9 吴春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问题[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胡永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犯罪主题的渊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凤林;;痛苦如何变成享受?——试论地下室人的意识学说[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传华;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性[N];文艺报;2010年

2 王志耕;有感于中文《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的问世[N];中华读书报;2012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陀思妥耶夫斯基,,弑父者?[N];深圳商报;2014年

4 季广茂;美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与中国文论生长[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张变革;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今天的我们[N];文艺报;2011年

6 远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精神[N];文艺报;2012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反叛的种子”如何萌芽[N];深圳商报;2014年

8 苏文 学者;经由第三只眼看俄罗斯[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许原;聆听南非的鼓点[N];中国邮政报;2004年

10 李保平;作家纪德景仰的作家[N];辽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全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志耕;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3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现代中国(1919-1949)[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光兵;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儿童主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师树磊;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人之谜”[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思琪;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梦境描写[D];云南大学;2012年

4 杜楠;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启示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尹禄;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督与反基督思想[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莎莎;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文化视野下的狂欢化叙事[D];黑龙江大学;2014年

7 武晓飞;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物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8 李丹;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魔鬼代言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邵伟;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花园意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杰;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中的小人物题材的创新[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98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998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1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