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格奥尔格与法国象征主义

发布时间:2018-07-18 07:43
【摘要】:德国诗人斯特凡·格奥尔格在1889-1892年的巴黎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不可低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追求"为艺术而艺术"、崇奉诗与美以及以马拉美为中心的志同道合者的聚会,都与他心底深处的渴求一致;但在吸收他们的新美学并内化的过程中,格奥尔格也推崇并继承了古希腊罗马传统中的诗人之为先知与民众之师的精神,由此彰显了自己的不同追求。马拉美是伟大的美的祭司,而格奥尔格既追求美诗,又是先知,但对他而言,诗人之为美的祭司是诗人之为诗人的根本,诗人的创作之于其先知使命具有本源意义。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the German poet Stefan Georg in Paris in 1889-1892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French symbolist poets pursue "art for the sake of art", worship poetry and beauty, and the gathering of like-minded people with Malay and Latin America as the center. In the process of assimilating and internalizing their new aesthetics, Georg also glorified and inherited the spirit of the poets of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tradition as teachers of the prophets and the masses. This highlights their different pursuits. Ma Latin America is the priest of great beauty, and Georg is a prophet as well as a poem of beauty, but to him, the priest of beauty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poet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poet is of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to his mission as a prophe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516.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宏芹;;“太阳神”的颂歌——格奥尔格的《颂歌》解读[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2 杨宏芹;;闪光的歌就是蛹羽化的蝴蝶——论格奥尔格诗歌从《学步》到《颂歌》的“突破”[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杨宏芹;;《颂歌》的内在结构及其仪式化——格奥尔格的《颂歌》的结构解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格奥尔格·海姆;贺骥;;格奥尔格·海姆诗选[J];上海文学;2004年12期

5 王一和;格奥尔格·西蒙·欧姆[J];中国计量;2004年12期

6 张玉能;;格奥尔格的象征主义诗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杨宏芹;;诗人-王者与缪斯-圣礼——解析格奥尔格的《颂歌》之“突破”[J];国外文学;2010年02期

8 钱弘;;《心兽》:政治逃亡背后的语言恐惧[J];文学与人生;2012年04期

9 吕婷;真实的游戏[J];天涯;1999年04期

10 刘永强;格奥尔格的象征之歌[J];德语学习;2005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柳漾(书评人);莫妮卡·费特:在诗意中战栗[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2 裴胜利;海螺的声音[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沈冲;精择与新序:施特凡·格奥尔格诗歌和诗社中的花园意象[D];复旦大学;2014年

2 宋秋果;斯特凡·格奥尔格唯美诗歌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崔婕;对理查德·贝尔·霍夫曼的小说《格奥尔格之死》中死亡主题和死亡书写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31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131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9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