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符际翻译视角下的《喜福会》电影改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3 11:34
【摘要】: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是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符号转换过程,两种符号的差异性决定了小说与电影之间无法做到等值转换。以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及雅各布森符际翻译概念为基础,通过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的对比研究来探究电影改编的符际翻译过程。《喜福会》在符际翻译过程中,对小说的结构和主题进行了从繁到简的转化,对情节有增有减,成功还原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与叙事风格。虽然《喜福会》的符际翻译无法将小说的全部信息进行充分转换,但视听符号的合理运用在人物影视化塑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Abstract]:The adaptation from novel to film is a process of symbol convers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artistic form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symbols determines that there is no equivalent conversion between novel and film. Based on Pierce's theory of semiotics and Jacobson's concept of interseminal transl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cess of intercharacter translation of film adaptation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ovel texts and movie texts. The structure and theme of the novel have been transformed from complexity to simplicity, and the plot has been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which has successfully restored the main content and narrative style of the novel. Although the intercharacter translation of the Joy Luck Club can not fully convert all the information of the novel, the rational use of audio-visual symbo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characters in film and television.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YWF-11-06-41,50100002015112016,50100002016112003)
【分类号】:I712.074;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玲;;沟通的力量——解读《喜福会》中的人物冲突与解决途径(英文)[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辛洁;;从《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J];知识经济;2010年08期

3 姜凌;;《喜福会》中的汉语(英文)[J];思想战线;2010年S2期

4 刘向辉;;母爱的冲突与回归——重读《喜福会》[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12期

5 欧阳灿灿;;从身体角度看《喜福会》中母女隔阂的形成与消解[J];长江学术;2012年02期

6 冯蕾;;《喜福会》中语言的缺失与自我认同的建立[J];名作欣赏;2013年02期

7 张尖;;《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J];名作欣赏;2013年05期

8 严丽霞;;从《喜福会》看中西面子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韦佳星;;从《喜福会》看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J];考试周刊;2014年09期

10 邵莉;;读者眼中的《喜福会》民俗文化[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晓;;回译中的问题——以《喜福会》程乃珊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谢湘南;横空出世《喜福会》[N];深圳商报;2001年

2 谢湘南;母女之间的奇瑰故事[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阳;多重的交响—《喜福会》的对话解读[D];郑州大学;2015年

2 康晓佳;《幸福会》与《邻居》中身份探寻主题之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聂俊;论《喜福会》中的叙事技巧[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栾程程;《喜福会》的叙事特色解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5 周宁;《喜福会》中女性的内在性与超越性[D];湖南大学;2016年

6 段佳良;对话中的身份建构—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看《喜福会》[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7 叶程林;创伤理论视角下谭恩美小说《喜福会》的阐释[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8 卢静;《喜福会》中民族中心主义的跨文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何立群;见木还是见林:解读《喜福会》对中国文化的描述[D];暨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61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161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9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