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超越情怀与诗意建构的结合——从与金斯堡的比较看塞林格对“纯正的禅”的捍卫

发布时间:2018-09-03 14:56
【摘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塞林格和金斯堡出于对禅宗的痴迷,将目光聚焦于最能被触动并为己所用的禅机佛理上,理解与探求角度的相异带给他们及其作品以不同的气质和风格。如果说金斯堡诗歌中的禅家况味更多体现为无遮无碍的狂欢化,那么塞林格小说中的禅意则趋向深沉恬淡、旷达安然。特别是在此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中,塞林格视以金斯堡为代表的"垮掉派"为"禅宗杀手",并以对禅的体悟和诗性化的艺术表达方式捍卫自己所倡导的"纯正的禅",从而使作品成为超越情怀与诗意建构的结合。
[Abstract]:In the 1950s and 1960s, Salinger and Ginsburg, out of their obsession with Zen, focused their eyes on the Buddha, the most touched and used by them. Understanding and exploring the different angles bring them and their works with different temperament and style. If the Zen style in Ginsburg's poetry is more of an unobstructed carnival, then the Zen in Salinger's novels tends to be deep and tranquil. Especially in the short and medium novels of this period, Salinger regards the "collapse faction" represented by Ginsburg as the "Zen killer", and defends the "pure Zen" advocated by him by his understanding of Zen and poetic artistic expression, thus making the works a combination of transcendence and poetic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塞林格后期中短篇小说禅家况味研究”(TJWW13-0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梵;;塞林格:把思想融入“故事”[J];全国新书目;2008年02期

2 张庆生;;请别让我消失[J];商周刊;2010年04期

3 陆川;;纪念塞林格[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年02期

4 萧泊零羽;;塞林格:消失的遁世者[J];名作欣赏;2010年07期

5 杨金才;朱云;;中国的塞林格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5期

6 黄孝阳;;关于塞林格——不想成为那条“吃得太胖了的”香蕉鱼[J];文学界(专辑版);2013年11期

7 陈安;;塞林格被淡化的神秘色彩[J];书城;2014年02期

8 刘一jj;;儿童与沉默之书——试析塞林格《九故事》[J];作家;2008年24期

9 ;塞林格:遁世作家的传奇人生[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0年04期

10 刘子超;;塞林格:一个传奇的离世[J];人民文摘;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郑双;塞林格的《九故事》[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塞林格:为写作而写作[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康慨;大隐隐于市:书信显示塞林格未离红尘[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刘绪源;怀想塞林格,我们错过了什么[N];文汇报;2010年

5 朱霞;塞林格:我们的守望者走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孙仲旭《上海文学》张定浩;塞林格:只为自己写作[N];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特邀撰稿TimHathaway 魏一帆 翻译 赋格;塞林格自觉自愿地选择了离开[N];南方周末;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英;徐星、苏童、马原 我看塞林格[N];南方周末;2010年

9 马小淘;有一种渺小[N];文艺报;2012年

10 慧风;塞林格:孤独的守望者[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寇旭华;从个体与异化社会的二元对立到超越对立[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衍强;J. D.塞林格作品中的佛教因素[D];山东大学;2008年

2 范晓;《九故事》的启悟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陈新儒;守望童真:塞林格短篇小说主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吴云;塞林格《九故事》中的精神创伤:表征,,原因及救赎[D];安徽大学;2016年

5 乔轶楠;论塞林格《九故事》中人物异化和自我救赎[D];伊犁师范学院;2016年

6 汤旭;论《弗兰妮与垞伊》中弗兰妮的女性成长与觉醒之路[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6年

7 吴戈;论塞林格与其小说人物人格特征的相关性[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陈欣言;追寻真诚—对J.D.塞林格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伦理解读[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9 蔡清;论塞林格的小说与东方宗教文化[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琳琳;神话与宗教:塞林格笔下“少年智者”的自我追寻[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20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220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9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