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严歌苓小说的空间意象与文化隐喻

发布时间:2018-09-03 17:48
【摘要】:严歌苓小说中空间意象如草地、草原与地窖,都与神话思维有关,其喻指性关涉天堂、地狱、炼狱三重文化内涵,涵摄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对理想人性的追求。阁楼、大海等空间意象,显示出的焦灼、彷徨与无奈的主体真实意图。对严歌苓小说空间意象价值蕴含的分析,不仅能够增强对严歌苓小说艺术性的理解,而且能够深入掌握其在双重文化语境下对新移民的生存处境和身份焦虑的思考,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严歌苓的人文关怀。
[Abstract]:The spatial images in Yan Geling's novels, such as grassland, grassland and cellar, are all related to mythical thinking. Their metaphors refer to the tripl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heaven, hell and purgatory, which contain the author's criticism of social reality and the pursuit of ideal human nature. Attic, sea and other spatial images show the real intention of anxious, helpless and helpless subjects. The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the space image in Yan Geling's novels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stry of Yan Geling's novels, but also grasp his thoughts on the living situation and identity anxiety of the new immigrants in the dual cultural context. It embodies Yan Geling's humanistic concern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伦理视域下的新移民女作家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5BZW145);“七十年代台湾文学话语场域与文学叙事的转换研究”(项目编号:14BZW130) 校级科研项目“海外华文作家文化伦理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QD15027)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林;严歌苓作品中的悲悯与荒诞[J];小说评论;2003年01期

2 朱青;外内对比的性格结构——严歌苓小说人物造型谈[J];当代文坛;2004年02期

3 朱青;;陌生化的效果——评严歌苓的《爱犬颗勒》[J];名作欣赏;2006年06期

4 郭洪雷;时世平;;别样的“身体修辞”——对严歌苓《金陵十三钗》的修辞解读[J];当代文坛;2007年05期

5 李经纯;;初识严歌苓[J];文学教育(上);2007年12期

6 徐凤娟;;怎一个“情”字了得——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情感书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年01期

7 王文璨;;柔韧的赞歌——浅析严歌苓的《小姨多鹤》中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管方;;严歌苓:逼自己最后一回[J];小康;2010年03期

9 邓玉英;;悲剧与抗争——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2期

10 严歌苓;李宗al;;严歌苓谈人生与写作[J];华文文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槟;;移民的况味——严歌苓小说中的美国抒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白烨;;难以遮蔽的人性光辉——读严歌苓长篇新作《第九个寡妇》[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孙旭辉;严歌苓:我在美国经历了一次大洗牌[N];文学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人生比小说更精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用英文写作发现幽默潜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金涛;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 在创作中燃烧[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京雪;严歌苓:“动人的人都是有缺陷的”[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本报记者 丁杨;严歌苓:以“家族史”写作折射知识分子命运[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韩莉;严歌苓:翻手苍凉覆手繁华[N];河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命中注定要写《陆犯焉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君娜;严歌苓:我有一个同情的耳朵[N];解放日报;2013年

10 胡皓;看新华先锋如何打造严歌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邢楠;严歌苓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栋辉;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跨域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丽;严歌苓小说的伦理叙事[D];山西大学;2007年

2 李n,

本文编号:2220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220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b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