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拉康与法国精神分析批评

发布时间:2018-09-03 19:22
【摘要】:精神分析学家对文学文本的态度和文学批评家的精神分析文论侧重点和研究目标上必然有所不同,然同时又存在彼此互动的双生关系。拉康作为职业精神分析学家,全部著述和讲稿中难见完整清晰的文学理论文本,反之是依傍语言学为中介,衔接文学批评和精神分析,揭示主体和话语之间复杂关系。其对艾伦·坡《被窃的信》的分析、对文字的重视,以及预演"症候阅读",在20世纪法国精神分析批评的发展史中都占据重要地位,显示了不同于德里达的另一种哲学文学批评路线。
[Abstract]:The attitudes of psychoanalysts towards literary texts and literary critics' psychoanalytic literary theories must be different in terms of their emphases and research objectiv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twinn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s a professional psychoanalyst,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complete and clear literary theoretical text in all his writings and speeches. On the contrary, he relies on linguistics as an intermediary to link up literary criticism and psychoanalysis and reveal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discourse. His analysis of Allan Poe's the stolen letter,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the text, and the preview of "symptom Reading"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analytic criticism in France in the 20th century. It shows another line of philosop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different from Derrida.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度重大项目: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空间理论重要文献翻译和研究,批准号:15ZDB084
【分类号】:I565.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泽胜;拉康与分裂的主体[J];国外文学;2002年03期

2 严泽胜;拉康与分裂的主体[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4期

3 方汉文;;结构与解构之分野——拉康与德里达关于《被窃的信》之争[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4 刘立平;;结构的重复:拉康解读《被窃的信》[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秦雪琴;;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下的华裔身份研究[J];电影评介;2012年21期

6 严泽胜;能指与主体间性的辩证法——拉康对《被窃的信》的另类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1期

7 张少文;图解拉康能指的优越性[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8 赵兴华;;对拉康欲望观的文本浅探[J];文教资料;2006年01期

9 巴巴拉·约翰逊!美,户晓辉;参照构架:坡拉康 德里达[J];新疆艺术;1997年01期

10 何青芒;;马丁·伊登自我的拉康式阐释[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文静;;罗莎的自我——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读小说《大披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丹;拉康主体理论视阈下《欢乐之家》中丽莉·巴特的人物形象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枥文;从监狱到乐园:约翰·契夫《猎鹰者监狱》的拉康式解读[D];西南大学;2016年

3 邵文硕;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主体精神的隐显[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4 王春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易捷心;无性与梦幻—对爱伦·坡诗歌的拉康式性心理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6 王永豪;浅论拉康的主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郭蕾蕾;对《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约瑟连的拉康式精神分析[D];山西大学;2012年

8 杨娜;扭曲的自我—拉康理论透视下的西莫斯·欧阳[D];安徽大学;2011年

9 胡静;用拉康的理论解读《妈妈走了》[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金楠楠;《夜色温柔》的拉康式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20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220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f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