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不露声色的作者——巴赫金对话理论视域下的《圆屋》解读

发布时间:2018-12-13 17:53
【摘要】:作为"本土裔美国文学复兴"的中坚力量,路易丝·厄德里克深谙以"对话"形式谋生存的重要性。《圆屋》中的厄德里克自始至终不露声色,是她积极与人物、读者、主流社会乃至世界"对话"的体现。本文结合巴赫金对话理论中提倡的"对话型作者"及"对话的未完成性"概念对《圆屋》进行解读,分析作者从文本内全身而退的叙事效果和小说中隐含的设问及开放式结局的意味深长。乔的独立讲述真实、客观地呈现了印第安人的历史创伤和生存困境;作者无力裁决或回答的一系列问题指向遥远的未来,引发深层次思考,进一步彰显了当代印第安人的生存困境及走出困境之途任重道远。厄德里克的"对话"策略充分调动了读者参与意义建构的积极性,为她赢得众多读者的同时让印第安人的生存困境为更多人知晓,有助于他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帮助。
[Abstract]:As the backbone of the revival of 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 Louise Edric is well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eeking survival in the form of dialogue. The embodiment of "dialogue" in mainstream society and even the world.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discourse author" and "unfinished dialogue" advocated in Bakhtin's dialogue theory, this paper interprets "Round Hou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arrative effect of the author's whole body retreat from the text and the implication of the question and the open ending in the novel. Joe's independent narration is true and objectively presents the historical trauma and survival dilemma of the Indians. The author is unable to judge or answer a series of questions pointing to the distant future, causing deep thinking, which further highlights the living plight of contemporary Indians and the long way out of it. Edric's "dialogue" strategy fully motivates read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winning her many readers and making the Indians' plight known to more people, so that they can gain more attention on their way forward. Understanding and helping.
【作者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美国印第安作家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研究”(编号:2014B00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传承与超越:美国印第安作家露易丝·厄德里克近期小说研究”(编号:KYH1156150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莲芳;姜红伟;;对话型阅读理解三则(英文)[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七年级);2008年10期

2 孟国凯;;对话型单项选择20题[J];英语知识;1994年11期

3 邹明岑;;“知天下”与“参天下”——浅论大众媒介文化构建下的对话型社会[J];参花(上);2014年07期

4 王莹;;对话型教学在高职文学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刘晓玲;;论中学英语“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36期

6 林文财;;对话型阅读教学举隅[J];语文建设;2006年07期

7 潘孝泉;;对话型课程视阈下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策略[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06期

8 王芬;吴娟;;网络环境下以交际为中心的对话型课文教学模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05期

9 王尚文;;“对话型”语文教学策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2期

10 刘莉;;对话型语文课堂教学文化性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秦力文;“对话型”诉讼彰显和谐司法[N];法制日报;2009年

2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 胡江春 何小手;珍视网民的“对话型倾诉”[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对话型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白晓茹;对话型生物教学策略的开发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晓丹;关于语文对话型课堂教学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祖秉;对话型阅读教学设计简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祁正飞;职高对话型作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莫广荣;高中对话型作文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高荣尚;高中对话型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春扬;对话型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贾鹏;探论对话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赖端梓;高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76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376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f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