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化变迁中的现代性问题探究——从《罗兰之歌》到《疯狂的奥兰多》
[Abstract]:The three parts, which were created in the Middle Ages,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images of the 20th century, explored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the "modernity", and sorted out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ity" from the root, the germin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in the Italian culture and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end of Italian culture and litera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20th centur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I1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丹;;现实与虚幻 社会与个体:《奥兰多》中的“双重补偿”[J];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2 潘秋子;;《奥兰多》中的地理环境因素论[J];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3 郑成英;;酷儿理论视角下的《奥兰多》[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何玉蔚;;“游戏之作”中的严肃话题——论弗吉尼亚·吾尔夫的《奥兰多》[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09期
5 牛晓丽;;突破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奥兰多》中的女性化[J];安顺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方国锦;美国奥兰多迪斯尼乐园中的“紫禁城珍宝展”[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7年03期
7 毛良斌;;一场穿越四百年的觉醒——从《奥兰多》到对历史时期女性地位的审视[J];电影评介;2014年09期
8 张华;;奥兰多,一个温柔的怀抱[J];丝绸之路;2007年05期
9 ;中性奥兰多[J];明日风尚;2010年11期
10 李平;以游客为本——奥兰多旅游侧记[J];生活与健康;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荣五;;不织布在农业上之应用[A];全国非织材料在农业领域应用推广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海昕;奥兰多:旅游会展写繁荣[N];经济日报;2004年
2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 罗晋标;老参议员的中国情[N];人民日报;2000年
3 小薇;奥兰多 给爱打扮的男人[N];中国服饰报;2010年
4 记者 俞家骅;上海又将崛起一座珠宝名品城[N];中国黄金报;2006年
5 江晓原;Orlando:关于永生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财经女作家 沈威风;机会是跌出来的[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越山;受伤害的为什么总是我[N];国际商报;2001年
8 小囡;奥兰多创建质量金字塔[N];中国质量报;2001年
9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邹强 南岸;美少年案犯再引禁枪之争[N];法制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肖莹莹 实习生 闫闻;“麻瓜们”,魔法体验开始了![N];经济参考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昕昕;重建平衡人格[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于佳慧;论《奥兰多:一部传记》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历史观[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亚菲;《奥兰多:一部传记》中的身份流动性[D];南京大学;2016年
4 林丽;奥兰多性别的形成[D];中南大学;2009年
5 王丹丹;《奥兰多》——超越性别,走向自由[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杨;《奥兰多》中的双重批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牛晓丽;《奥兰多》之双重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8 白雅莉;合法入侵:《奥兰多》中的追寻母题[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邓春丽;性别的建构与重建—《奥兰多》在社会性别化中的阐释[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桂艳;对《奥兰多》中“双性共体”思想的女性主义解读[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03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0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