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一男小说中的身份疏离与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02:40
【摘要】:崔一男小说的主题多是表现1970,80年代时相比城市相对落后的农村面貌与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的乡下人在城市的身份疏离现象。崔一男因其深刻的现实批判创作特点曾获得月滩文学奖(1978)、韩国创作文学奖(1981)、李箱文学奖(1986)等诸多奖项。目前学术界虽已有从身份疏离角度对崔一男作品的分析研究成果,但多是从身份疏离的形成原因、故乡丧失,人情冷暖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身份疏离与认同角度研究的成果鲜少。所以,本论文主要以梅尔文·塞曼的疏离理论与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为支撑,对崔一男代表作品《两头骡子》、《首尔的肖像》与《首尔人》三部作品的主人公进行分析,揭示崔一男小说中不同身份的都市边缘群体在城市中的身份疏离现象与身份认同问题。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梅尔文·塞曼提出的身份疏离的五个特征即无力感、无意义感、无规范感、孤立,自我疏远与福柯的异托邦理论。梅尔文·塞曼的疏离理论为都市边缘群体的身份疏离现象做了细致的分类与解释而福柯认为身份疏离和焦虑与空间相关。福柯提出的异托邦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局面,是一个现实空间与虚幻空间相结合的混合性空间,还是一个现实化的乌托邦,它为身份疏离状态下急切寻求身份认同的都市边缘群体指明了方向。其次,本论文通过分析《两头骡子》中主人公父亲因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而受到的社会孤立、自我疏远与无意义感的身份疏离,《首尔的肖像》中主人公成秀背井离乡来到首尔后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欲望遭受挫折而受到的社会孤立、自我疏远与无力感的身份疏离与《首尔人》中主人公四人虽然在首尔成家立业但在农村家乡与城市间徘徊不定而受到的社会孤立、自我疏远与无力感的身份疏离,探究了崔一男小说中都市边缘人群的身份疏离特点。第四章在第三章分析的身份疏离现象的基础上,运用福柯的异托邦理论,从主动地顺应、被动地逃离与寻找异托邦三个方面分析了崔一男小说中主人公寻求身份认同的过程与困境。《两头骡子》中作为都市贫民的父亲为了生计将马车换成了骡子车,在新小区与旧小区间辛勤的配送煤炭,虽然积极主动地适应生活的变化却最终没能坚持住而被动地选择了逃离,在远方寻找到了作为异托邦的安乐窝。《首尔的肖像》中农村出身的学生成秀为了克服身份疏离,积极主动地选择去妓院和咖啡馆适应都市文化,而都市人对成秀的排斥使他被动地选择了逃离,在咖啡馆寻找到了作为异托邦的避难所。《首尔人》中农村出生的职场人主人公四人通过饮食、穿着和仪态来主动适应都市文化,但由于在农村与城市间的徘徊而被动逃离,在故乡寻找着作为异托邦的安乐窝。通过以上分析表明了崔一男对乡下人难以克服身份疏离,获得身份认同的韩国社会现实的揭示意义。这样的主题意识既是崔一男作品的核心也是理解崔一男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本论文以疏离理论与空间理论为支撑,对崔一男小说的主人公的身份疏离与身份认同问题进行研究,揭示了崔一男文学作品的时代性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312.607.4
本文编号:2592610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312.6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苑英奕;崔佳祺;;异质空间视阈下《首尔的肖像》中的身份认同研究[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9年01期
2 ;作家杂志2010年总目录[J];作家;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佳祺;崔一男小说中的身份疏离与认同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592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9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