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冈章太郎是日本近现代第三新人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53年,33岁的安冈凭借《坏朋友》和《阴郁的乐趣》两篇作品获得了第29届芥川龙之介文学奖。安冈的父亲是二战时期日本军队里的一名兽医,孩童时期,随着父亲战地的变化,安冈和母亲也在当时日本的殖民地朝鲜和日本各地之间奔走。1944年,安冈服兵役进入军队不到一年的时间因为胸部疾病被送回日本,之后确诊为脊椎炎,安冈的文学创作就是在病床上开始的。安冈章太郎的作品多与他的经历有关,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安冈的文学创作历程。由于战争的缘故,安冈的求学经历和青春时光都夹杂着战争的气氛,也由于战争,安冈与父亲相处的时光很少,与父亲并不亲近。受母亲的影响,安冈在内心对于父亲也有一种排斥感。安冈初期的小说中母亲登场较多,对于父亲这一形象的创作也停留于“战败军人”“失败者”这样的人物形象当中。1957年7月27日,安冈的母亲去世,以此为契机,安冈创作了《海边的光景》被公认为是安冈确立作家地位的代表作《海边的光景》当中也主要描述了母亲的丧失,父亲还是被家人所排斥的无能者的形象。母亲去世后,1961年,安冈接受美国财团支持去美国南部留学了半年,回国后于1961年创作的《家族团圆图》是一个描述父子关系的小说,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安冈小说中最具有私小说风格的作品,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走入安冈的内心,通过对小说中父亲形象的研究和父子关系的探讨来分析作家对于父亲这一形象的认识。本篇论文主要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家族团圆图》当中的父亲形象,另外结合安冈的随笔、自述等文献资料,对安冈创作时期的心态以及安冈对于父亲形象认识的变化进行探讨。第一部分,笔者将安冈的家庭小说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家庭团圆图》当中的主要人物关系进行分析,借此指出小说当中的家庭问题。经过分析得出,家庭问题的矛盾集中点在父亲身上,父亲的介入破坏了这个现代家庭。因此,将父亲这一形象进行剖析,分析父亲这一形象的特点和意义。作为关键词,将父亲形象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日常性的父亲形象”和“缺乏社会性的父亲形象”。第二部分,日常性的父亲形象从父亲的外貌和行为上进行探讨,儿子所厌烦的父亲的丑陋外貌其实不是父亲受排斥的主要原因,父亲在儿子的庭院里养鸡等行为引发了儿子的不满其实也只是表面现象,深层原因是因为父亲已经被儿子认定为一个丧失了父亲的职能的人。而在小说结尾处,儿子将镜子里的自己错看成了父亲,由此向读者抛出一个问题,即使父亲再婚离开,儿子是否能真正抛开心中对父亲的成见,正确认识和父亲的关系。对此,三岛由纪夫指出这是“安冈自身危机的转折点”,小说的结尾是暧昧的,而这一暧昧是由于安冈自身对于父亲的意义和父子关系存在困惑。而这一困惑最终在《奔跑吧,马儿》这一作品中得到了释怀,安冈通过作品表现了对父亲的理解和原谅。第三部分,对于缺乏社会性的父亲形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父亲所代表的战后军人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父亲本来是日本社会中家族和国家当中的责任承担者,然而战败者的父亲成为了家庭当中的边缘者,也失去了在社会当中的作用。另外,虽然当时的日本经济发展迅速,都市化水平推进,资本主义发展日渐成熟,与之相对应的是战后高龄的军人生活的艰辛状况。小说当中的父亲在被社会和家人抛弃的同时,也体现出一种主动割断与社会联系,拒绝与人交流的状态。因此,这样的一个父亲形象无疑是孤独的,探究其孤独的原因,首先从参加战争那一刻开始,跟随军队到处转战就丧失了自己的故乡,其次与家人的长期分离使他们在家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成为家族中不被理解的人。安冈对于《家族团圆图》当中父亲形象的描写侧重于父亲的无能和父亲这一形象的崩塌,而从后来安冈的随笔当中可以了解到,安冈在这一时期对于父亲的认识仍然是对抗的、对立的。安冈在美国留学期间体会到了父亲战争时期独自在外的孤独,然而真正认识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和重要性却是在父亲去世之后,安冈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一直以来的依靠。而在创作《家族团圆图》之时,安冈还并未认识到父亲对自己的全部意义,在他眼中的父亲仍然是不足以支撑起家庭的弱者形象,这些在《家族团圆图》的父亲形象中得到了体现。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313.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异夫;;战后初期日本文坛的战争反思[J];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05期
2 宋婷;;论安冈章太郎文学中的“战争”——围绕战争的表现形式而展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6期
3 谢志宇;;论战后日本的“家庭小说”[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02期
4 李先瑞;浅谈战后日本“第三新人”[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5 刘立善;;略论“第三新人”文学[J];日本研究;1991年03期
6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1970年度)[J];计划经济研究;1985年Z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婷;安冈章太郎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白玉平;美日文化关系与美国对日宣传(1945-1963)[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林进;日本现当代纯文学的风向标[D];吉林大学;2012年
4 崔显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财政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陈韶华;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洪超;“安保斗争”及其对日本内政外交的影响(1960-1964)[D];西南大学;2015年
2 张明学;经济外交与战后日本经济崛起(1945-1970)[D];湘潭大学;2013年
3 王雨萌;浅析《海边的光景》中父亲信吉的人物形象[D];吉林大学;2012年
4 刘会丽;从“家”的视点解读《海边的光景》[D];浙江大学;2010年
,
本文编号:
2595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9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