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视角下伍绮诗创作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翠琴;;朵朵幽兰花芬香——汪维藩教授及其圣诗创作[J];金陵神学志;2016年04期
2 王婉如;;台湾古典诗创作的未来可能性——从台北文学奖“台北经验”视角出发[J];武陵学刊;2018年03期
3 陈秀萍;;尊重童心,让儿童诗创作熠熠生辉[J];小学教学参考;2017年10期
4 周晓霞;;让孩子在文字里跌打滚爬——谈谈一年级孩子的小诗创作[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7年03期
5 李浔;;散文诗要体现“诗”的本质[J];星星;2017年18期
6 时雨;;乌海诗书联袂创意新[J];大众书法;2017年04期
7 星星;晓弦;;让散文诗灵魂更加鲜活——星星访谈[J];星星;2017年24期
8 管晓成;;“指导四言”:为儿童学习发挥“师范”价值[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7年09期
9 马大康;;诗国的流浪汉——简论莫洛的诗歌、散文诗创作[J];中文学术前沿;2012年02期
10 曾祥敏;;郭沫若翻译活动对其早期新诗创作之影响——以郭氏自述为考察视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北塔;;矢志不移,老而弥坚——论屠岸的新诗创作[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维梁;;虽九读其犹未懂:近年台湾的新诗创作态势个案述评[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韦泱;;老树新枝溢清香——读辛笛晚年新作[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4 王士强;;革命·启蒙·“找灵魂”——谈邵燕祥新诗创作中的“宏大叙事”[A];邵燕祥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亚丽;;散文诗文体特征探微——以“我们”-北土城散文诗群作品为例[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朱净之;;革命文学奠基者的第一步——五四文学革命与瞿秋白的新诗创作[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7 雪飞;;诗的蒙太奇——兼谈《蓝色回旋曲》之创作[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宋益乔;;一九一九与一九二○年之交郭沫若的诗创作[A];郭沫若研究(第五辑)[C];1988年
9 朱林国;;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散文诗创作中的生态美学意识——以新世纪散文诗群“我们”为个案[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林静助;;论跨世纪台湾图像诠释的意义及其脉络——从现代诗创作抽样检视台湾图像的变异[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军;文化自信是新诗创作的驱动力[N];太原日报;2019年
2 王久辛;军旅诗创作的历史成就与现实担当[N];文艺报;2017年
3 张庞 卜宝玉;在先进文化的旗帜下繁荣军旅诗创作[N];解放军报;2002年
4 朱增泉;新诗创作的期待[N];人民日报;2012年
5 ;关于摄影诗创作的几点思考[N];中国艺术报;2003年
6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潘建伟;抗战时期旧诗创作的精神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钟平;点燃红色诗情 滋润平山大地[N];本溪日报;2011年
8 喻子涵 陈晓莉;“九盏灯”折射贵州散文诗光芒[N];贵州日报;2014年
9 谭旭东;儿童诗创作与出版面临困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10 整理 鲁迅文学院;乡土诗创作的一个新范本[N];陕西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飞滨;汉—唐游侠诗发展史纲[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名;唐代舞蹈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熊啸;明清艳诗初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钟志强;六朝咏物诗史论[D];南开大学;2014年
5 徐国荣;元代咏物诗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6 高淑平;中古咏物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国荣;唐代组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蕾;后殖民主义视角下伍绮诗创作研究[D];集美大学;2019年
2 黄珊;20世纪40年代歌谣体新诗的诗学考察[D];西南大学;2018年
3 刘晨慧;唐代女冠诗创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4 康艳宁;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成因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云;南宋遗民诗人梦诗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高率;张祜题咏诗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李小雅;小诗流变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慧芹;西晋拟古诗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乔琳;论高帆的儿童诗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芳;宋代儿童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02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0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