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随笔南洋”文学社团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09:23
【摘要】:论文拾遗补阙,梳理了“随笔南洋”作为新加坡第一个新移民文学社团的产生与发展史,对其与其它国家的“新移民文学”的区别,与新加坡“中国南来作家”的区别,在“新加坡华文文学”发展史中的作用做了总结。对其文学宗旨、主要活动、个性特点进行了界定,对其代表作家的创作进行了细读分析,说明其文学创作的特点为:第一,文学创作是对新加坡殖民与移民史、商业化与东西方文化冲突的一种多元交叉性的解读。第二,风格上是中国移民旁观者的眼中的“南洋特色”。第三,将新加坡本土作家融合进新移民文学流派,通过参与政治,报章发言,组织文学活动对中华文字的传播、新加坡文化建设都做出贡献。第四,在语言风格上推陈出新,以理工科的思维让表达更加精准与缜密,融进现代的声·光·电技术特点,发扬新加坡“闪小说”等的传统,写出了新加坡当代生活中的光怪陆离。论文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绪论,介绍相关研究动态,梳理研究现状,引出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第一章,简介“随笔南洋”文学社团的宗旨,在新加坡文学理念更新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特有的“南洋色彩”。第二章,对社团主要代表作家做典型案例研究,以李叶明、邹璐等社团发起人,怀鹰等“本土作家”,“新生代”作家邱波、萧锦耀为例,总结其各自的风格以及对文本改革的贡献。第三章,总结社团贡献。如何定位“随笔南洋”与新加坡新移民文学的关系;揭示“文学网络阵地”向“文学实体”发展的过程与规律。结语,“随笔南洋”产生的启示: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本论文研究的未尽事宜与尚需拓展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339.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忆秋;;中国大陆新加坡华文文学研究二十年综论[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彭慧;;试析近二十年新加坡中国大陆新移民社团的发展[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5年04期

3 宋晓英;;“异托邦”还是“乌托邦”?——中国与新加坡作家“家国”与“放逐”主题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4 宋晓英;;承继、断裂与成长——“70后”新移民女作家网络散文例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洪治纲;;中国当代文学视域中的新移民文学[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6 赵颖;张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华文文学研究的趋势与问题[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03期

7 融融;谢昕妤;;海外华文文学的非母语和母语写作比较——以东南亚华文文学和北美新移民文学为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02期

8 李勇;;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华文文学研究综述[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杨延生;;网络文学: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自由书写[J];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10 阎真;网络文学价值论省思[J];文艺争鸣;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立娟;东南亚华文文学流脉的跨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潺;试从新加坡华文微型小说的创作论华文作家的文化身份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5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05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9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