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与艾特玛托夫小说的“大地崇拜”情结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19:01
【摘要】:“大地崇拜”情结几乎存在于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之中,也贯穿张炜和艾特玛托夫创作历程的始终。“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处于天地之间的生民对于天地化育尤其对大地母亲的崇拜与感激。从古到今,“大地”都是文学中诗意的源泉之一,也是人本源的象征。大地、母亲、生命形成了自然中连环无间的象征,母亲是大地的同构者,而生命是母亲的延续,张炜和艾特玛托夫将大地作为人生命的肇始纳入了人类生活的伦理体验。从对神圣大地的深沉之爱到对人性迷失于物欲世界的焦虑痛苦与救赎之路的寻觅自始至终都流露着两位作家对大地母亲的崇拜与感激。拯救大地,呼唤人性复归,对大地之爱也即是对自为自在的生命与纯爱乌托邦的向往及人类命运与未来的深情眷注,体现了两位作家深沉的人道主义精神。本文将从三个部分对张炜与艾特玛托夫的“大地崇拜”情结进行对比研究:第一部分:对“大地崇拜”情结进行一个概念界定,同时介绍中苏不同文化系统里关于“大地”的思考与认知以及童年经历对两位作家“大地崇拜”情结形成的影响,对两位作家“爱地”意识的形成做一个精神溯源。第二部分:介绍张炜与艾特玛托夫对于自己心中“大地”意象的建构。张炜以夜晚、葡萄园与秋天等意象建构了自己的自由大地,艾特玛托夫以草原天堂和神圣伊塞克湖描绘了自己的大地乌托邦。而两位作家也都共同地以美好母性写作了大地的同构者,表达了其对大地母亲的崇拜。第三部分:介绍张炜与艾特玛托夫对工业文明社会“大地”被物化,被掠夺的焦虑痛心,他们都以“逃离”主题来表达对物欲社会罪恶的愤怒,并且也在对人性的失望中思考着拯救大地,治愈人性的道路。通过对张炜与艾特玛托夫作品中大地乌托邦理想的张扬与沉落来传递两位作家的“爱地”之情,以给被物质社会异化的现代人警示与原初精神的唤醒。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106.4-03
本文编号:2606386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106.4-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好哲;;论张炜文学创作中的思想探求[J];东岳论丛;2015年11期
2 唐长华;;张炜小说研究三十年概述[J];当代文坛;2014年05期
3 牛红英;;高贵的野蛮人:梭罗的另类乌托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4 张炜;;我们需要的大陆(下)[J];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2期
5 汪树东;;全球化时代精神与生态的双重危机——论艾特玛托夫《崩塌的山岳》的叙事伦理[J];俄罗斯文艺;2011年04期
6 金雁;;俄罗斯村社文化及其民族特性[J];人文杂志;2006年04期
7 韩捷进;论艾特玛托夫的地球忧患意识[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2期
8 格·加切夫 ,袁玉德;草原、群山和行星地球——为艾特玛托夫诞辰七十周年而作[J];当代外国文学;2000年01期
9 摩罗;灵魂搏斗的抛物线──张炜小说的编年史研究[J];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05期
10 任光宣;从《断头台》到《卡桑德拉印记》——论艾特玛托夫的宗教观[J];当代外国文学;1995年04期
,本文编号:2606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06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