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列维纳斯伦理学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中的人物“伤痛”

发布时间:2020-04-15 23:56
【摘要】: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今英国文坛最炙手可热的文学奇才,他以精妙的叙事,阴森怪异的作品主题为读者所周知。《时间中的孩子》被认为是其创作生涯的转型之作,在这一阶段麦克尤恩开始将注意力从专注于刻画人性狭隘黑暗面转向对社会与家庭的深刻思考。这部作品也因其优秀的创作手法和独特的作品内涵获得了当年的“惠特布莱德小说奖”。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斯蒂芬在丢失女儿之后开始的自我治愈心路历程,文中也穿插了他和家人朋友妻子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奇幻情节。列维纳斯是经历过二战犹太屠杀的著名法国哲学家思想家,一生致力于思考二战暴行和颠覆西方本体论思想,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是列维纳斯伦理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因此,本文将根植于列维纳斯的伦理学思想对《时间中的孩子》中的人物伤痛做出分析,旨在挖掘伤痛主题背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尖锐对立以及在伦理学思想的引导下人类寻求自我解脱的终极要义。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导论,主要包括:作家介绍、作品情节概述、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对列维纳斯伦理学思想的简要归纳和本文的框架结构、研究意义。第二三四章组成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选取三段人物关系分析伤痛背后的伦理学意义。第二章围绕斯蒂芬的丧女之痛展开,分别探讨了小说中主人公所面对的伦理困境,伦理选择和伦理思考,同时表现斯蒂芬伤痛背后的本质意义及行为动机因素。第三章是对另一主人公达克的自我异化之痛进行深刻探讨,展现了自我与他者之间利用与被利用的功利性本质和人物自我主体性建构的困惑。第四章试图利用女性主人公在分娩育儿上所遭受的精神肉体伤痛来阐明母性之爱给道德伦理主体带来的自我超越和精神升华。第五章为文章总论,概述了本文所探讨的伤痛背后的伦理问题,归纳了伤痛背后的伦理社会价值及对现实生活的启发性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华;;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J];青年教师;2010年06期

2 刘可;;麦克尤恩短篇小说《立体几何》中的家庭伦理[J];文教资料;2017年05期

3 罗媛;;中国伊恩·麦克尤恩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1年34期

4 王怡君;;麦克尤恩《赎罪》的心灵历史叙事解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5 易扬;;嬗变与不变——读麦克尤恩长篇小说《儿童法案》[J];书城;2017年08期

6 杨澜;;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创伤心理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7 杨澜;;伦理视域下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09期

8 郭先进;;伊恩·麦克尤恩长篇小说国外研究综述[J];外国语文;2016年01期

9 谢淑芬;;论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父亲形象的“缺席”与“在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10 齐雪艳;;知识话语下的意义世界的建构——读麦克尤恩《星期六》[J];社会科学论坛;201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逸逸;;列维纳斯的“伦理他者”与麦克尤恩的《切希尔海滩》[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五卷)[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傅小平;伊恩·麦克尤恩:小说家是在他人的思想之海上扬帆的水手[N];文学报;2018年

2 特约记者 徐小珏 本报记者 午荷;麦克尤恩半个世纪的“人性秘密”探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温新红;麦克尤恩:小说美得无与伦比[N];中国科学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张君成;麦克尤恩:总有一片叶子看起来特别[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年

5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沈杰群;麦克尤恩:小说家永远在信息风暴里探究人心[N];中国青年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王杨;伊恩·麦克尤恩:小说家会在信息风暴中找到静止的中心[N];文艺报;2018年

7 徐兆正;伊恩·麦克尤恩《儿童法案》:从福楼拜到麦克尤恩[N];文艺报;2017年

8 《方圆》杂志记者 毛亚楠;宗教与法律间的生命抉择[N];检察日报;2017年

9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认识真实而残忍的青春[N];延安日报;2017年

10 赵瑜;《儿童法案》:麦克尤恩的能力[N];中华读书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罗媛;移情视阈下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胡慧勇;历史与当下危机中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申圆;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伦敦映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沈晓红;伊恩·麦克尤恩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困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农郁;伊恩·麦克尤恩小说《黑犬》的创伤解读[D];广西大学;2019年

2 季露;列维纳斯伦理学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中的人物“伤痛”[D];江南大学;2019年

3 高连莎;移情视角下《爱无可忍》中的人际危机研究[D];鲁东大学;2019年

4 肖冰玉;扭曲的时间—《水泥花园》中麦克尤恩现代书写的时间叙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5 张亚南;反常规叙事视阈下伊恩·麦克尤恩小说《坚果壳》中的伦理嬗变解读[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年

6 杨帆;人性荒原的描述者[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7 张杏杏;失衡与拯救:伊恩·麦克尤恩《赎罪》的精神生态解读[D];燕山大学;2018年

8 黄姗姗;生存困境·人性反思·人性救赎[D];南昌大学;2018年

9 宋歌;伊恩·麦克尤恩《星期六》中创伤与复原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陈菊;伊恩·麦克尤恩《黑犬》的创伤主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9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29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5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