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散族裔批评理论研究小说《同情者》
发布时间:2020-04-18 21:56
【摘要】:越南裔美国作家阮越清(Viet Thanh Nguyen,1971-)的作品《同情者》(The Sympathizer,2015)于2016年荣获美国普利策文学奖。该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生动的人物塑造打动了读者。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认为该小说“是一个夹在美国和越南的双面人,讲述了一个层次鲜明的移民故事”~1;汤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认为该小说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是一部在文学、历史和政治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小说”(Nguyen,2015)。阮越清的作品多关注以越南裔美国人为主的离散族裔群体,对这个群体的社会处境、心理状况、理想和愿景等多有细致深入的刻画。欧茨认为阮越清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离散族裔史记录者之一”(Oates,2017)。《同情者》的创作背景是越南战争末期,小说主人公和越南南方政权失败者随美军来到美国,成为离散族裔。他和其他越南离散族裔,在新的国家中感受到因家庭、工作、社会地位等差异导致的身份困惑,同时又在不断通过改变自己、重新认识主流文化等方式建构身份以便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下去。本文通过离散族裔理论分析小说文本,指出诸多因素引起主人公以及其他越南离散族裔身份困惑,如种族、民族、移民国环境等,而来自居住国和母国的双重压力尤为显著。该理论重要概念如家园、回忆和抗争是主人公和其他越南离散族裔重新建构身份以适应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中,局部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致使大量民众背井离乡。流落他乡沦为难民者成为离散族裔的一部分。离散族裔在居住国不可避免地遭遇双重身份的困惑。为了活下去,他们不断重新建构身份来适应新环境。本文希望该文本的研究能帮助读者了解美国社会现实。越南裔美国人面临的解决身份困惑和建构身份问题对其他族裔移民也应有所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712.074
本文编号:2632579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童明;;飞散的文化和文学[J];外国文学;2007年01期
2 张冲;散居族裔批评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3 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J];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4 王宁;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问题[J];外国文学;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2632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3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