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离:霍桑《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的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10:15
【摘要】:19世纪美国资本主义工业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与此同时,浪漫主义、超验主义等各种文学思潮层出不穷。然而,物质上的丰富却治愈不了人类精神的孤独与绝望;疏离和孤独成为现代人的标签。不同于爱默生、惠特曼等同时代作家讴歌当时美国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纳撒尼尔·霍桑以敏锐的洞察力,反思资本主义经济、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问题,如自然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霍桑的第二部罗曼司《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批评家们对其的研究集中在主题分析(如罪恶,过去对现在的影响等)和创作手法方面(如象征,心理分析)。本文认为这部罗曼司虽以历史为依托,实则集中体现了对所处时代社会疏离的思考,以及他为应对时代困境和寻求人类社会和谐统一所设想的出路。本文将通过文本分析,结合霍桑的个人和社会背景,对这部罗曼司进行疏离主题研究。试图研究霍桑笔下塞勒姆小镇中个体与他人、自然的疏离,以及疏离对个体心理所造成的影响,最后个体又是如何打破疏离状态,开始寻求与社会的再融合。霍桑本人也经历着同样的困境,自己与主流社会相隔离,极度渴望融入社会,然而其探索结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个体如何打破疏离,实现自身与外在的融合,是本文研究的关键。对此,霍桑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主张—爱与回归自然,而且这部罗曼司中的人物也已经实践在这条路上了。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4
本文编号:2636411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晓进;;改革时代与田园牧歌——谈历史语境中的《七个尖角阁的宅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2636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3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