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大海,大海》中的死亡审美

发布时间:2020-04-22 22:26
【摘要】:当代英国作家艾丽斯·默多克的《大海,大海》通过主人翁查尔斯一生中所目睹和亲身经历的种种死亡,来展开真实、内省、多元的死亡书写。死亡书写不仅传递着对生、死、自我、他人、自然和社会独特的价值表达,更蕴藏着丰富深刻的审美内涵,揭示了死亡的忧郁、神秘、浪漫、深邃以及超验之美。本论文运用中西方的死亡美学理论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对《大海,大海》中的死亡审美进行阐释、解读。论文第二章讨论克里芒及阿丝蒂尔婶婶之死的忧郁与凄婉之美。克里芒被疾病折磨而死,犹如一朵鲜花凋零败落,慢慢枯竭。意识到自己的美貌正被死亡一点点吞噬,克里芒沉浸在精神忧郁和灵魂痛苦之中。查尔斯与她共同经历死亡来临之际的痛苦和挣扎,他们共同感受即将失去生命和爱人的伤感和恐惧。阿丝蒂尔婶婶之死以象征的形象在查尔斯的梦境中再现。梦境中反复出现的婶婶站在转动的黑胶唱片上永不停歇舞蹈的形象,以黑色和圆形象征着婶婶遭遇车祸的黑色轿车。“唱片”隐喻着死亡的哀歌。“唱片标签上撕破的纸”象征着死亡的毁灭力量。这个梦境从视觉、听觉上生动地再现了死亡的阴郁与伤感,表达了查尔斯内心的哀愁与忧伤。第三章研究提图斯之死及查尔斯死亡体验中的神秘与深邃。查尔斯在大海边看到的“惊悚骇人的海怪”意象旨在表达提图斯之死的神秘。“海怪”象征着某种神秘的死亡将至。查尔斯在梦境中也看到提图斯与海怪并置的油画,预示着提图斯与死亡之间不可避免的联结。最终,年轻的提图斯溺亡于大海,表明生死无常,难以逃脱的神秘厄运。查尔斯被朋友推下大海险些丧生,在坠海一刹那的虚空中,他的身体和灵魂感到深深的绝望与恐惧。在死亡面前查尔斯第一次感到作为个体的有限、脆弱和渺小。当他重新睁开眼,看到这个世界和自我的时候,他深深地领悟到生命的存在是那么的真实、重要,甚而呼吸都是快乐的。在死亡的极致体验中他领悟了生存的意义,重获精神和灵魂的自由。查尔斯的死而复生是他重新建构自我的契机,体现了死亡的深邃。第四章讨论詹姆斯之死中所体现的崇高、超验之美。詹姆斯成功救了查尔斯却没有挽救提图斯的生命,因此内心无法释怀。他决定进行一次“远行”,于是他有如高僧坐化般自主选择了死亡。他的死宁静、安祥,没有丝毫痛苦。詹姆斯的“远行”是对生死、轮回与真理的探索。他认为死亡是净化灵魂,完美人性、探寻真知的契机。詹姆斯之死从死亡观和死亡的形式上体现了通达、超验的美。另一方面詹姆斯通过自身的死为查尔斯赎罪。查尔斯出于自身的目的,拼命挽留提图斯以作为赢得哈特莉感情的筹码,结果造成提图斯悲剧命运的上演。詹姆斯深知,查尔斯的自私与贪婪间接造成提图斯之死,他也为自已未能阻止这一悲剧深感内疚。詹姆斯的死不是为自身的快乐与痛苦,而是为丑陋的人性与罪恶赎罪,体现了死亡的崇高。小说中克里芒及阿丝蒂尔婶婶之死中体现的忧郁之美,彰显了人类精神和情感的永恒伟大。提图斯和查尔斯之死中的神秘与深邃使人们更加敬畏生命和自然,关注生存。詹姆斯之死体现的崇高与超验激励人们积极承担起对自我、他人和整个世界的责任,从而构建真、善、美的生存信念,以乐观的死亡观实现对现存世界的超越。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园波;;《挪威的森林》的死亡美学[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李隽;;论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美学[J];湘南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高兴兰;;三岛由纪夫的死亡美学[J];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02期

4 刘国清;;当代英国文学中的人类生存困境书写[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洪峥;;真诚与臆想:“无我”路上的绊脚石——默多克小说观管窥[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3期

6 沙家强;;死亡:生之绵延——由“存在主义”哲学观探寻“死亡”的生命内含[J];兰州学刊;2008年02期

7 刘建军;;人的本质和“不完整主体”理论及其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王雅华;;超越女性话语,走向“无我”境界——艾丽斯·默多克小说的美学追求,兼论《在网下》[J];国外文学;2006年04期

9 胡健;;“存在”与“无蔽”——论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侯维瑞,何伟文;哲学的文学化演绎:试论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创作[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本文编号:2637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37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4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