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逃离》中女性伦理身份及伦理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11:03
【摘要】:爱丽丝·门罗被誉为“加拿大的契科夫”,于20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短篇小说集《逃离》是门罗的代表作,2004年一经出版便引发广泛关注,夺得当年加拿大吉勒文学奖。小说集由八个短篇故事组成,生动地展现了加拿大小城镇中六位普通女性的平凡生活,刻画了她们的矛盾心境,表达了她们逃离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迄今为止,批评家对《逃离》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女性主义分析、叙事学分析、主题分析、文体学分析等方面,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解读该作品的文献较少。文学伦理学是一种从伦理视角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的批评方法。本文基于文学伦理学的两个核心“伦理身份”及“伦理选择”,解构了《逃离》中六位女主人公在不和谐伦理环境中的伦理身份及混乱的伦理困境下的伦理选择,探究了其对现代女性读者的伦理启蒙。本文基于作家、作品、及其国内外研究成果,在综述了文学伦理学的核心内涵及国内外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展概况后,对小说集《逃离》中六位女主人公伦理身份作了深入探讨,即:处于男性中心主义社会中的女性(Juliet,Robin,Tessa)、创伤家庭中的女儿(Carla,Juliet,Penelope,Lauren)、无爱婚姻中的妻子(Carla,Grace),在此基础上,着重解构了六位女主人公在面对混乱伦理身份时所做出的伦理选择,即:回归原有伦理环境(Carla:回归熟悉的伦理环境;Robin:回归原有生活)、妥协于现处伦理困境(Juliet:掩藏内在期待,甘于平凡生活;Lauren:顺从问题重重的家庭,接受自身的孤独处境)及自我毁灭式地放弃所有伦理身份(Grace:用短暂逃离摆脱所有伦理身份;Tessa:将全部“法力”献于诈骗婚姻)。在结论部分,本文从对八篇小说主题的整合与比较入手,分析了《逃离》中蕴含的伦理启示。一方面通过对每一位女主人公产生逃离这一行为的动机及逃离过程进行探讨,得出启示——适当的地域逃离是明智之举;另一方面通过对各逃离行为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本文的主要观点——主动的精神逃离才是最终的自我救赎之道。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人性概念的阐释与考辨[J];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06期

2 刘家Y,

本文编号:2699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99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2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