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在歌唱》中的陌生化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扬忠;;论布莱希特戏剧学派及其演剧方法(三)[J];广东艺术;2010年05期
2 叶长海;;叙事体戏剧与荒诞派戏剧的异与同[J];四川戏剧;2011年04期
3 朱茜;;《金银岛》叙述视角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靳娟娟;;中国布莱希特十年研究综述:1999-2009[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翟莉轲;;《四川好人》与中国文化[J];作家;2011年14期
6 李森;;“失明”的文学——从空间到空间理性[J];学术月刊;2011年06期
7 魏立;卢晓娟;;《红楼梦》空间叙事功能解读——以《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8 周洋洋;;《四川好人》里的“间离计”——浅析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技巧[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翔;;电视体验化传播——从节目形态到社会文化表征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江南;;莫言小说词语创新得失谈[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思;;布莱希特戏剧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误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维若;不笑不行 笑又笑不出来[N];文艺报;2007年
2 虞卫毅;追求陌生[N];美术报;2002年
3 绿原;与最伟大的文学传统密切联系[N];文艺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刘鹤翔;寻找传统的光彩[N];财经时报;2008年
5 刘鹤翔;什么是有品质的生活[N];财经时报;2008年
6 小凤;《武林外传》重新认识武侠[N];光明日报;2006年
7 丽人;诗的神性与诗性的重建[N];文艺报;2006年
8 吕钦文;文艺呼唤真实[N];文艺报;2006年
9 杨四平;安徽新诗的状态及其走向[N];安徽日报;2003年
10 雷达;窥视与追问[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叶长海;布莱希特与贝克特之后[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2 刘秀杰;康拉德小说的陌生化诗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王睿;表演的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为华;中国西部文学论[D];复旦大学;2003年
5 邱江宁;才子佳人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橙程;陌生化理论新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袁伟;《战争》的陌生化艺术[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牛晓红;《宠儿》中的陌生化艺术[D];湖南大学;2010年
4 李超;在没有人性的时代中追寻人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于爱全;另类聚焦与小说陌生化效果[D];云南大学;2010年
6 莫詹坤;试论陌生化理论在现代英美戏剧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雪瑾;科普英语标题中的陌生化现象[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邹洁;T.S.艾略特诗歌中的陌生化[D];兰州大学;2007年
9 彭卉;试析布莱希特叙事戏剧《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中的悲剧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王习;从毛虫到蝴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02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0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