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夏目漱石人性观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1-07-05 09:07
  作为日本近代文学高峰之一的夏目漱石在日本乃至全世界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他对日本近代文明的批判一针见血,对人性的认识精准独到。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教人渡世的伟大导师。他的忧郁、他的古怪、他的善良、他的孤独吸引着无数的文学爱好者。自然而然,关于他的研究说是多如牛毛也毫不为过。在漱石研究进入瓶颈期的今天,笔者作为漱石文学的狂热爱好者,想试着提出自己的拙见。人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文豪夏目漱石自然而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永恒的课题。纵观夏目漱石的一生,他对人性的探求从未止步。从汉文学到英文学、从《哥儿》到《心》、从“自我本位”到“则天去私”、漱石一直在尝试道破人性的真谛。笔者将主要通过以下的六章来梳理漱石人性观的发展轨迹及其变化。本论文共由六部分组成。序论共分三部分,分别是介绍本论文的先行研究、提出新问题、介绍研究方法。第一章通过介绍漱石在青年时代与正冈子规的“气节”论争、对汉文学的吸收、及其英国留学体验,来分析他人性观的萌芽。第二章分析夏目漱石成为职业作家后、其早期作品《哥儿》和后期作品《心》这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夏目漱石的人性观的养成。第三章选取后期夏目漱石的演讲《我的个人主义》及其“个人本位”这一代表性思想、分析夏目漱石人性观的成熟。第四章结合晚年遗作《明暗》和“则天去私”这一集大成思想来探讨漱石人性观的自然回归。终章统括全篇,阐述本文的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313.07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摘要
謝辞
序章
    第一節 先行研究
    第二節 問題の提出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夏目漱石における人間観の萌芽
    第一節「気節」論争
    第二節 漢文学の受容―孟子と荀子
    第三節 不愉快なロンドン体験
第二章 文学作品における人間観の育成
    第一節 単純な『坊ちゃん』―絶対的な人間観
        1.1 善の化身―坊ちゃん
        1.2 悪の記号―赤シャツ
    第二節 矛盾な『こころ』―相対的な人間観
        2.1 先生の悪
        2.2 先生の善
第三章 「私の個人主義」から見る人間観の熟成
    第一節「自己本位」の形成
    第二節「自己本位」における人間観
第四章 「則天去私」による人間観の自然回帰
    第一節『明暗』の叙法からみる人間観
        1.1 同一視される登場人物
        1.2 叙法から見る人間観
    第二節 解決としての「則天去私」
        2.1 人間性の則天
        2.2 人間性の去私
終章
注釈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

1 付美;高佳昕;;浅析夏目漱石与明治精神[J];传播力研究;2019年11期

2 孙萍;;探析夏目漱石的文学观[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3 冯运起;;夏目漱石小说《心》的结构关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年14期

4 赵志;;夏目漱石小说的艺术特色——以《三四郎》为例[J];文教资料;2016年26期

5 高西峰;;夏目漱石笔下的“书斋”[J];文教资料;2013年18期

6 闻江涛;高鹏飞;;浅析夏目漱石参禅的原因[J];赤子(上中旬);2016年19期

7 陈莹;;试析夏目漱石作品《行人》中的女性形象——拥有多重面孔的阿直[J];赤子(上中旬);2016年18期

8 孙梦玲;;夏目漱石与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11期

9 刘淑敏;;试论汉学对夏目漱石创作思想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06期

10 ;“鲁迅与夏目漱石:跨时空对话”在绍兴文理学院举行[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英萍;近代化语境下的漱石文学与禅[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胡天舒;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知识人的中国体验[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3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03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4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