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夏洛的网》叙事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15:33
【摘要】:《夏洛的网》是E.B.怀特所写的三本著名儿童文学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读者最多、最受爱戴的童话”。国内外对《夏洛的网》进行的研究数不胜数,却大多是从儿童文学的角度、翻译的角度或是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只有少数学者分析研究了这部作品的叙事策略。本文将从叙事策略这一角度出发,对《夏洛的网》进行叙事研究。怀特通过对小说中叙述者的巧妙隐藏,对人物的生动描写和对时空的细致描述,为读者呈现出一部质朴而又深刻的文学佳作。本文通过对《夏洛的网》叙事策略的研究,展现了怀特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博大胸怀,也深层挖掘了怀特对生命的意义的探索。通过其生动丰富的人物刻画,使其简单的情节迸发出深刻的内涵,揭示了人物的成长与生死,更揭示了作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作者E.B.怀特和其作品《夏洛的网》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同时,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正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叙事学的发展以及《夏洛的网》的叙事研究。第二章主要从叙事者的角度分析《夏洛的网》。《夏洛的网》主要采用了客观的第三人称隐藏叙事者,叙事者并没有对小说加以评论,而是藏身于作品后面客观全面地描述了小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也多角度地描述了各个人物和动物,让读者客观地观察小说中事件的发生和解决,从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小说所采用的受述者是偏主观的第二人称受述者,拉近了读者和受述者的距离。本章还着重分析了叙述话语的使用,无论是小说中人物直接的话语表达,还是幽默生动的语言描述,都客观地、成功地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从而凝练出作者的思想,表达出了深刻的内涵。第三章主要从叙事视角的角度分析《夏洛的网》。在《夏洛的网》中,作者主要使用了全知视角和内视角来展现故事内容,也略有涉及外视角。因此,本章从叙事视角的三个方面来研究分析:零视角,即全知视角的叙述者。《夏洛的网》中的全知视角将许多细节描述出来,尤其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处故事中,对周围环境和发生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多重内视角,即某个人物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怀特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表达出了强烈的对比和讽刺效果,也更加突出了小说的深刻内涵。旁观外视角,即从外部客观观察人物的言行,不带入作者的感情,让读者自己去观察和领悟。虽然作品中对外视角涉及较少,但还是通过一些客观的言行描述,让读者自己去思索,从而加深了读者对人物的印象。第四章主要从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的角度分析《夏洛的网》。叙事时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时序,《夏洛的网》作为一部儿童文学,主要采用了简单的一维线型时间,通过拯救威尔伯这一故事主线推动故事的发展;但也涉及了小部分的预叙,让读者提前了解夏洛,从而不会对夏洛产生距离感,能更好地欣赏小说;时距,即作者使用不同的叙述速度描述小说的事件,《夏洛的网》中通过对时距的灵活运用,简化了不必要的内容,突出了小说的重点,让读者时而心跳时而放松,更好地融入小说的世界。频率,即某一事件被提及的次数,可能仅此一回,也可能因为重要而被屡屡提及。在《夏洛的网》中,最常被提及就是生死,友谊和成长,这些被反复提及的事情让读者随着小说不断思索,最终体会到怀特小说的深刻内涵。《夏洛的网》主要包含两个叙事空间,动物们的谷仓和人类的集市。在《夏洛的网》中,谷仓是动物之家,被作者描写得干净又温暖,是动物们的生活之地也象征着整个生态圈;集市是人类期盼的热闹之地,在这里有人类的热闹,也有虚荣,同时也象征着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两个空间的交叉和对比深化了小说的内涵——保护生态、保护大自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一部分是结论,这部分主要对前面的论述进行总结,并深化《夏洛的网》中蕴涵的思想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君;;影片《夏洛的网》中“爱”的主题研究[J];电影文学;2015年16期

2 陆新;;时间与生命的思考——《夏洛的网》所蕴藏的生命哲学[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黄婷;;论《夏洛的网》的叙事策略[J];昆明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申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5 程锡麟;叙事理论概述[J];外语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敏燕;E.B.怀特生态文学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2 邓兴瑞;E.B.怀特童话叙事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04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04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8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