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赎罪》中主人公的创伤与修复

发布时间:2020-08-08 20:16
【摘要】:当代英国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通过主人公罗比和布里奥妮所遭受的创伤,以及在饱受创伤记忆的折磨之后,开始对创伤进行修复,来揭示受创者在经历创伤并对创伤进行修复之后道德的提升和人性的升华。论文的主体分五部分,结合创伤与修复理论,对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中主人公布里奥妮和罗比的创伤经历,创伤事件的原因以及创伤的修复进行分析,从而对小说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全新的思考。论文第一章介绍麦克尤恩和《赎罪》,国内外对《赎罪》的研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小说中主人公罗比和布里奥尼所遭受的创伤以及受创后的反应进行研究。“创伤”(trauma),是伤痛的一种,不仅指身体损伤,也指心理损伤。在本文中,小说里的创伤就是指布里奥妮和罗比所经历的个体和集体创伤。年幼的布里奥妮,因其误证导致罗比入狱,这件事毁掉了罗比的人生,造成罗比的个体创伤,同时,这件事也是布里奥妮的个体创伤。此外,二战的爆发,布里奥妮为了弥补过失,主动去医院照顾受伤的战士;为了戴罪立功,罗比奔赴前线,最后却被战争夺去了生命。因此,战争是他们共同遭受的集体创伤。经历过创伤事件后,布里奥妮和罗比身上均表现出相似的创伤后遗症。创伤事件以幻觉和闪回的形式复现,并不断侵扰着他们的生活。基于《赎罪》中布里奥妮和罗比的创伤的分析,论文第三章着力分析导致他们创伤经历的三个原因。首先,布里奥妮缺少父母的爱与教育。在她从儿童跨入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内,布里奥尼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和同辈朋友的帮助,导致其沉迷在自我封闭的内心世界中,最后酿成大错;其次是布里奥妮在家里“主角”的身份被削弱。表姐罗拉的到来使布里奥妮“主角”的身份遭受质疑与颠覆;罗比和塞西莉亚的关系使布里奥妮认为自己在成人的世界里是个局外人。最后是社会阶级的不平等,不平等的阶级制度驱使塔利斯家族和社会相信罗比是强奸犯。论文第四章重点分析主人公修复创伤的过程。首先是主人公对创伤过往的自我反思。论文认为,通过反思创伤经历,罗比学会了宽容,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此外,在《赎罪》中,主人公通过帮助战场上的陌生人和照顾医院里的病人来建立与他人的联系。最后,布里奥尼通过写作,试图获得内心的救赎,补偿自己对罗比造成的伤害。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经历的创伤性解读,本文得出结论:麦克尤恩笔下的主人公,在饱受创伤折磨的同时,积极寻找治疗途径去修复创伤。正视创伤经历,让我们从新的角度认识创伤:创伤的特殊之处在于受创者如何应对并修复创伤,而不是创伤带来的伤害,最后修复创伤,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灿辉;张雅丽;袁佩凡;唐露;;赎何罪,孰之罪——不确定文本下《赎罪》的人物命运必然性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7年08期

2 曾哲;;不折不扣之锡林郭勒·奥妮[J];边疆文学;2016年04期

3 邹文武;;广告硬伤“扼喉”奥妮[J];理财杂志;2008年12期

4 ;10亿的“奥妮”只卖了3100万 可惜![J];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19期

5 宋曙光;奥妮东南飞——新鸳鸯蝴蝶梦?[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5年05期

6 谷俊;广丰;;奥妮东南飞——新鸳鸯蝴蝶梦?[J];中国化妆品;2005年05期

7 张兵武;;奥妮的前世今生:辉煌如过眼烟云[J];中国化妆品;2005年08期

8 段勇成;;奥妮品牌战略,一个值得推崇的典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5年11期

9 孙毅;;奥妮新广告,不要“惟美”要“直接”[J];大市场(广告导报);2003年07期

10 张新波;凌平;杨志红;阿波罗;;黄家齐:黄连味苦 奥妮雄起[J];经营者;2003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娣;“奥妮”商标纠纷历时4年终落幕[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顾奇志;“奥妮”商标战穗杭两地燃起烽火[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3 郝帅;日化两巨头对垒“奥妮”商标[N];中国企业报;2007年

4 杨颢;争夺奥妮:洗涤品两巨头商标战升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聂国春;假冒“奥妮”安全套被判赔16万元[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婷;“奥妮”商标为何一女二嫁[N];财经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昌成;两权分离 奥妮商标权益凸显隐忧[N];中国企业报;2006年

8 王杨二;“奥妮”一身两许惹麻烦[N];中国质量报;2006年

9 记者 萧曼平;欠债不还,奥妮部分资产将拍卖[N];民营经济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郎朗;奥妮商标之争:所有权、使用权难分是非[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丹;《赎罪》中主人公的创伤与修复[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2 赵浩田;《赎罪》中人物创伤的精神分析[D];辽宁大学;2018年

3 曹艳霞;由心理分析解读《赎罪》中布里奥妮行为的心理动因[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

4 熊华;《赎罪》中布里奥妮的人格成长[D];湖南大学;2015年

5 阮晓静;在赎罪中成长:试析《赎罪》中布里奥妮的形象[D];兰州大学;2010年

6 严春妹;布里奥妮的自我分化[D];浙江大学;2007年

7 邓毅斌;西亚斯品牌上市推广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8 邬雨竹;无法完成的救赎[D];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

9 王莹莹;压抑、异化与重塑—空间批评理论视角下的《赎罪》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胡秀玲;孤独的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86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86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d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