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克拉丽莎》书信体叙事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00:46
【摘要】:塞缪尔·理查逊(1689-1761)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和保守派作家,他继承和发扬了书信体小说的优点,使书信体小说艺术达到了巅峰。《克拉丽莎》是理查逊创作的第二部书信体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美丽纯洁的女主人公克拉丽莎试图摆脱家庭包办婚姻却不幸落入了浪荡子拉夫雷斯的圈套,最终悲愤而死的故事。《克拉丽莎》自出版就受到了社会及文学界的青睐,相关研究专著、论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外的文学批评家大部分是从小说悲剧根源、女性主义批评、书信体特征等角度来研究探讨该作品,基于叙事学理论对该作品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近年来,从叙事理论出发分析文学作品已成为文学批评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文学创作中的“叙事策略”是指为了达到某种预先设定的文本效果而采用的叙事方法或艺术。它对作品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用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查特曼的显性叙事者理论和张鹤的叙事结构理论,从叙事者策略、聚焦策略、叙事结构策略以及叙事时间策略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克拉丽莎》中书信体叙事策略,探索作者是如何运用书信体这一形式深化小说主题,刻画人物以及渲染小说的悲剧色彩。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在简要介绍理查逊的生平及作品的同时阐述运用叙事理论研究《克拉丽莎》的意义,交代本论文的框架。第二章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者对《克拉丽莎》的研究,以及叙事学的定义和发展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第三章是本论文的理论阐述部分。第四章为本论文的中心部分,重点分析叙事理论视角下《克拉丽莎》采用的叙事策略,主要包括:叙事者策略、聚焦策略、叙事结构策略和叙事时间策略,详细讨论这些策略是如何辅助叙事顺利进行,展现文本主题,从而引起读者的反应,达到加深文本理解的目的。第五章则对全文进行归纳和总结,理查逊通过各种叙事策略的运用,使读者深刻体会到其书信体写作的魅力。通过对《克拉丽莎》叙事策略的讨论,希望帮助读者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阅读本作品,挖掘出作者的内在意识状态,同时能为读者欣赏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洁;鲁冲;;仰丽莎[J];民族音乐;2017年02期

2 玮儿;;丽莎的父亲[J];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03期

3 袁思睿;;变成什么好[J];少男少女;2016年28期

4 陈蕾;;伊丽莎梦境奇缘[J];少男少女;2016年18期

5 刘燕;;两种表情与两种心态[J];健康生活;2017年01期

6 罗新祥;;购房退税的诈骗陷阱[J];法庭内外;2017年01期

7 胡颖;;学习雷夫精神,创造教育奇迹[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年11期

8 张长英;豆薇;;寻找红心的女巫[J];意林(少年版);2017年01期

9 于福水;;14年青春700万巨债,她的人生从抢别人老公起就已经输了[J];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2017年05期

10 董墨;星海动漫·迷迭;;秘密[J];今古传奇(故事版月末版);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江慧慧;;《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和萨利的关系和对称性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第一节 你关注自己的信用了吗?[A];远离信用“黑名单”——征信知识读本[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华鹏;丽莎的“苹果”改造之旅[N];经济观察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侯军 实习记者 宿慧娴;知情人士爆“珍嗖啦”停产 缇丽莎尔该去向何方?[N];华夏时报;2017年

3 许楠;游走于现实与幻想之间[N];中华读书报;2017年

4 方X;丽莎·苏:中国是AMD的主战场[N];中国妇女报;2014年

5 重羊;“大芬丽莎”的中国式微笑[N];中国商报;2010年

6 杨眉;被滥用的宽容和隐忍[N];中国青年报;2007年

7 袁超 编译;丽莎·郝佳德:新一年的美国拉美政策建议[N];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郝素玲;邝丽莎新作《上海女孩》问世[N];文艺报;2009年

9 深圳报业集团驻上海记者 卢羽华;《大芬丽莎》展示深圳梦想[N];深圳商报;2010年

10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吴向阳 本报记者 唐蓓茗;“大芬丽莎”前的对话[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莉;《克拉丽莎》书信体叙事策略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

2 劳拉;玛丽莎准备参加Crossfit体能比赛训练安排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

3 尤利沙;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的中国文化情结[D];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

4 刘文果;邝丽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5 袁梓翔;邝丽莎大陆题材女性书写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6 李晓蓓;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理论述评[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徐秋菊;女性的悲歌—林黛玉和克拉丽莎的文化差异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顾家铭;邝丽莎小说中的华人女性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9 宇珊;权力之下的主体地位—对《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的福柯式解读[D];鲁东大学;2012年

10 齐旭;克拉丽莎追求理想个性化的进程[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6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86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e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