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项狄传》的心理时间叙述

发布时间:2020-08-09 22:04
【摘要】:西方叙事文学传统源远流长,大致呈现为“史诗——戏剧——小说”的发展脉络。当严格意义上的小说作为新兴的文体形式于18世纪英国出现,小说的情节组织以传统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为原则。具体表现在小说叙事情节组织所依托的时间模型即“时间叙述模式”主要以物理客观时间的线性特点为基础,即便突破了“三一论”中的狭隘限定,但亦将情节纳入到线性物理时间中去,用经验世界中的客观物理时间的特点来框定情节的发展。但是这种情况于18世纪末出现了新的转变,并以斯特恩的“奇书”《项狄传》的出版作为标志。其具体表现在劳伦斯·斯特恩在《项狄传》中使用了与客观物理完全不同的心理时间作为情节组织的基础。《项狄传》所依据的心理时间具有不同于客观物理时间的诸多特性。也因此,《项狄传》中的叙事不仅怪诞离奇,而且破碎不完整,离题性叙事比比皆是,多个时间线缠绕交织。此种转变不仅具有极大的创新性与新颖性,而且其深层原因以及价值一直被忽略。因此,通过简要追溯自《荷马史诗》至《项狄传》西方叙事文学的发展脉络予以在直观上明确时间叙述模式转变的具体表现形态。通过对时间叙述模式予以明确的定义后继而从叙事学的角度定义时间叙述模式。另外,通过细读及分析以明确心理时间叙述模式在《项狄传》的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两个维度的具体表现。关于《项狄传》中心理时间叙述模式的深层原因则可以从时代背景、文学自我生成、斯特恩创作动机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并发现心理时间叙述模式在《项狄传》中的使用不仅迎合了 18世纪英国社会将文学视作商品的内在需求,而且表达了启蒙运动倡导的时代精神。此外,心理时间叙述模式的使用在文学创作上满足了新母体的出现以及圆形人物的塑造带来的要求。最后,斯特恩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个人气质使得他能够敏锐把握时代与文学自身的发展需求,并在《项狄传》的创作中使用心理时间叙述模式将二者完美的融合。《项狄传》中使用的心理时间叙述模式对后世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价值不容忽视。因此,以宏观结合微观的视角探求此种转变带来的影响与价值则实属必要。力图达到的目的在于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化对斯特恩的认知,发现其在文学创作、文学功用方面的价值,以期在文学史上对斯特恩的独创价值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在最后部分对其他有价值却被忽略的理论予以展望与运用。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水河;;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6期

2 傅修延;;从西方叙事学到中国叙事学[J];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04期

3 王亚娟;;逻各斯的退隐——柏格森对康德时间观的批判[J];哲学分析;2013年04期

4 方向红;;康德时间观的平庸与创新[J];现代哲学;2013年03期

5 邓晓芒;;中西美学比较三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赵毅衡;;新中国六十年新批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任东波;;传统与典型:英国学派的历史叙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8 汪天文;;康德时间悖论的终结[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2期

9 周霞;从英国小说的叙述次序看时间观[J];求索;2005年09期

10 韩加明;《蜜蜂的寓言》与18世纪英国文学[J];国外文学;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2787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87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6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