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赫哲族“伊玛堪”和欧洲三大英雄史诗中的信仰民俗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9 12:36
  伊玛堪是我国东北地区赫哲族的独特说唱艺术,在文学载体、文化内涵、历史传承和改造等方面,与欧洲三大英雄史诗具备一定可比性,却没有被赋予同样重要的地位。英雄史诗是一种以长篇叙事为体裁,讲述英雄人物事迹的叙事长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多以古代英雄歌谣为基础,经集体编创而成,最终锤炼成了拥有独特内容和艺术思维的文学体系。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欧洲三大英雄史诗,《贝奥武甫》、《尼伯龙根之歌》和《罗兰之歌》。本文意在通过西方史诗和伊玛堪的比较,旨在通过总结两者之间的共同性、发掘不同民俗文化的个性特征,着重对比两者的信仰民俗差异,加深大众对伊玛堪的了解,提高对伊玛堪优秀文化学习和传承的热情,提升伊玛堪的文化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106.2-03;K89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伊玛堪”和欧洲英雄史诗中的共同性
    1.1 简述
        1.1.1 赫哲族“伊玛堪”
        1.1.2 欧洲英雄史诗
        1.1.3 “伊玛堪”与欧洲英雄史诗的关联
    1.2 共同的民俗属性
        1.2.1 民族性
        1.2.2 历史性
        1.2.3 稳定性
    1.3 相似的传承方式
    1.4 相似的情节母题
        1.4.1 复仇
        1.4.2 家族和家国的兴起
        1.4.3 神灵与恶鬼
第2章 不同的民俗文化及个性特征
    2.1 不同的生活民俗
        2.1.1 服饰民俗
        2.1.2 饮食民俗
        2.1.3 居住民俗
        2.1.4 交通与行旅民俗
    2.2 不同的婚姻民俗
        2.2.1 不同的仪式
        2.2.2 “伊玛堪”中的一夫多妻制与欧洲英雄史诗中的一夫一妻制
第3章 “伊玛堪”和欧洲英雄史诗中的信仰民俗比较
    3.1 对自然的敬畏
    3.2 对生死的敬畏
    3.3 万物有灵观构成了民族的哲学基础
第4章 民俗的传承与信仰缺失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中平;;为英雄史诗写大画——国画家郐振明创作《玛纳斯》纪实[J];新疆艺术(汉文);2016年06期

2 拉巴次仁;平措扎西;次仁旺加;周荣生;若希;白嘎力;郐振明;;《三大英雄史诗》中国画[J];美术;2016年12期

3 赵海燕;;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中的身体想象[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4 博特乐图;;英雄史诗[J];草原歌声;2017年04期

5 钟芳;;长征,一部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J];江淮法治;2016年24期

6 ;长征[J];湖北画报(上旬);2016年11期

7 辛士红;;读懂长征的精神力量[J];山西老年;2016年12期

8 谭丛;李金哲;;寻找长征路上英雄的足迹——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小学部“长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17年04期

9 丘丽梅;;出彩的结尾[J];快乐语文;2017年10期

10 陈雪梅;;再读抗战家书[J];青年文学家;2016年3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春雨;英雄史诗《贝奥武甫》与英国文化传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闻;赫哲族“伊玛堪”和欧洲三大英雄史诗中的信仰民俗比较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9年

2 杜佳益;傣族英雄史诗《乌莎巴罗》的审美意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3 赵满桌;蒙古族英雄史诗理想主义审美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文静;从神圣到世俗[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乌日柴呼;哈萨克英雄史诗《阿尔帕梅斯》与新疆《江格尔》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李光明;彝族英雄史诗《俄索折怒王》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3年

7 刘苒;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中蕴含的教育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陶铖;荷马史诗与《格萨尔》美学建构之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文耶;科尔沁叙事民歌英雄形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10 文慧;巴·布林贝赫蒙古史诗人物形象论解析[D];内蒙古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97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97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1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