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大屠杀”叙事研究 ——以小说和电影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1-01 14:24
关于“卢旺达大屠杀”(下文中简称“卢杀”),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历史、法律、教育、外交关系与道德伦理等多个视角进行研究,但从叙事角度来研究关于“卢杀”的叙事作品(如小说和电影)的成果却很少。因此,将关于“卢杀”事件仅有的一部小说和四部电影作为分析对象,从叙事角度来研究两种文本对该同一事件的具体再现,思考其所呈现的内容、结构、方法与效果,进而比较两种媒介的效果异同,从而展现叙事媒介和叙事体裁的差异带给受众的不同体验,这种研究是有意义的。本论文运用语义批评方法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来研究小说《就说你和他们一样》这部短篇小说和《卢旺达饭店》《四月的某时》《杀戮的禁区》《所有卢旺达人》这四部电影对“卢杀”事件讲述所形成的文本,观照这两种体裁在叙事“卢杀”这一件事件时,所采取的不同的叙事方式、叙事内容与叙事效果。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谈“卢杀”的小说叙事,围绕该题材唯一的小说文本《就说你和他们一样》的叙事主体情感、文本结构、时空处理与氛围话语等四个方面展开;第二部分谈“卢杀”的电影叙事,从叙事的角色、时间和空间等三方面分析这四部电影叙事的巧妙设计、内容及其效果;第三部分从效果与有限性两...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s
绪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中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一、“卢杀”的小说叙事
(一)叙事主体的情感渗透
(二)文本情节的结构安排
(三)文本时空的艺术处理
(四)特定时空的氛围话语
二、“卢杀”的电影叙事
(一)叙事角色
1.加害者与受害者
2.施救者与被救者
3.抗争者与帮助者
(二)叙事时间
1.事件时间
2.情节时间
(三)叙事空间
1.物理空间
2.心理空间
3.社会空间
三、“卢杀”叙事比较研究
(一)“卢杀”叙事:语言与影音的各自魅力
1.悬念与蒙太奇的展现
2.宗教与身份的隔阂
3.善恶与情感的表现
(二)讲述“卢杀”:语言与影音的客观乏力
1.事件的模糊与清晰
2.画面的宽广与狭窄
3.创伤的揭露与治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卢旺达大屠杀的法医考古学调查 抚慰哭泣的基加利[J]. 张群,韩涛. 大众考古. 2015(12)
[2]卢旺达民族和解探究与思考[J]. 舒展. 西亚非洲. 2015(04)
[3]卢旺达民族政策失败研究[J]. 丁戈. 学理论. 2015(12)
[4]卢旺达:摆脱了悲剧的昨天[J]. 贺文萍. 世界知识. 2014(10)
[5]民族冲突后的和解与重建——以卢旺达1994年大屠杀后的国族建构实践为例[J]. 庄晨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6]电影《卢旺达饭店》中的后殖民主义文化探微[J]. 程雨彤,盛邦跃.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4(02)
[7]试析德国对卢旺达的发展援助[J]. 刘中伟. 西亚非洲. 2012(05)
[8]卢旺达种族屠杀的原因——殖民主义遗毒[J]. 田哲. 鸡西大学学报. 2012(08)
[9]“草地法庭”审结卢旺达“大屠杀”案[J]. 陈小飞. 人民之友. 2012(08)
[10]二十世纪环境史视野下的“旧式”现代战争——以卢旺达内战和大屠杀为例[J]. 花琦,王蕊. 黑龙江史志. 2012(01)
博士论文
[1]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对比研究[D]. 李清清.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
[2]“保护的责任”与国际人权规范建构[D]. 邱昌情.复旦大学 2014
[3]中国在冷战后联合国安理会强制性决议中的投票行为研究[D]. 甄妮.复旦大学 2014
[4]冷战后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研究[D]. 宋微.外交学院 2012
[5]大屠杀记忆和美国外交[D]. 汪舒明.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论国际干预的适度性[D]. 张强.燕山大学 2015
[2]灭绝种族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探究[D]. 李成俊.吉林大学 2014
[3]平民参与视角下的卢旺达种族屠杀[D]. 刘倩.外交学院 2013
[4]国际干预与刑事惩罚在解决种族冲突中的作用[D]. 姚远.外交学院 2013
[5]美国公民文化核心价值观及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D]. 郭丽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种族屠杀后卢旺达的司法改革[D]. 佘秋月.湘潭大学 2013
[7]超越正义:论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宽恕问题[D]. 张洪伟.复旦大学 2012
[8]坎坷的民族和解之路[D]. 冯志明.福建师范大学 2012
[9]种族屠杀后卢旺达教育重建问题研究[D]. 林斌.浙江师范大学 2011
[10]联合国卢旺达维和行动研究[D]. 郑正.苏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51450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s
绪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中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一、“卢杀”的小说叙事
(一)叙事主体的情感渗透
(二)文本情节的结构安排
(三)文本时空的艺术处理
(四)特定时空的氛围话语
二、“卢杀”的电影叙事
(一)叙事角色
1.加害者与受害者
2.施救者与被救者
3.抗争者与帮助者
(二)叙事时间
1.事件时间
2.情节时间
(三)叙事空间
1.物理空间
2.心理空间
3.社会空间
三、“卢杀”叙事比较研究
(一)“卢杀”叙事:语言与影音的各自魅力
1.悬念与蒙太奇的展现
2.宗教与身份的隔阂
3.善恶与情感的表现
(二)讲述“卢杀”:语言与影音的客观乏力
1.事件的模糊与清晰
2.画面的宽广与狭窄
3.创伤的揭露与治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卢旺达大屠杀的法医考古学调查 抚慰哭泣的基加利[J]. 张群,韩涛. 大众考古. 2015(12)
[2]卢旺达民族和解探究与思考[J]. 舒展. 西亚非洲. 2015(04)
[3]卢旺达民族政策失败研究[J]. 丁戈. 学理论. 2015(12)
[4]卢旺达:摆脱了悲剧的昨天[J]. 贺文萍. 世界知识. 2014(10)
[5]民族冲突后的和解与重建——以卢旺达1994年大屠杀后的国族建构实践为例[J]. 庄晨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6]电影《卢旺达饭店》中的后殖民主义文化探微[J]. 程雨彤,盛邦跃.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4(02)
[7]试析德国对卢旺达的发展援助[J]. 刘中伟. 西亚非洲. 2012(05)
[8]卢旺达种族屠杀的原因——殖民主义遗毒[J]. 田哲. 鸡西大学学报. 2012(08)
[9]“草地法庭”审结卢旺达“大屠杀”案[J]. 陈小飞. 人民之友. 2012(08)
[10]二十世纪环境史视野下的“旧式”现代战争——以卢旺达内战和大屠杀为例[J]. 花琦,王蕊. 黑龙江史志. 2012(01)
博士论文
[1]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对比研究[D]. 李清清.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
[2]“保护的责任”与国际人权规范建构[D]. 邱昌情.复旦大学 2014
[3]中国在冷战后联合国安理会强制性决议中的投票行为研究[D]. 甄妮.复旦大学 2014
[4]冷战后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研究[D]. 宋微.外交学院 2012
[5]大屠杀记忆和美国外交[D]. 汪舒明.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论国际干预的适度性[D]. 张强.燕山大学 2015
[2]灭绝种族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探究[D]. 李成俊.吉林大学 2014
[3]平民参与视角下的卢旺达种族屠杀[D]. 刘倩.外交学院 2013
[4]国际干预与刑事惩罚在解决种族冲突中的作用[D]. 姚远.外交学院 2013
[5]美国公民文化核心价值观及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D]. 郭丽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种族屠杀后卢旺达的司法改革[D]. 佘秋月.湘潭大学 2013
[7]超越正义:论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宽恕问题[D]. 张洪伟.复旦大学 2012
[8]坎坷的民族和解之路[D]. 冯志明.福建师范大学 2012
[9]种族屠杀后卢旺达教育重建问题研究[D]. 林斌.浙江师范大学 2011
[10]联合国卢旺达维和行动研究[D]. 郑正.苏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51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95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