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命名:论奥康纳《海洋之星》中的饥荒叙事与跨大西洋流散书写
发布时间:2021-01-01 14:58
大饥荒(1845—1849)是爱尔兰民族历史上的一场浩劫,伊格尔顿称其为"爱尔兰的奥斯维辛",它所留下的精神创伤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爱尔兰人。奥康纳的《海洋之星》拒绝民族主义/修正主义的传统划分,解构同质化爱尔兰历史版本,打破了围绕饥荒周围的沉默。他通过报刊、书信和日记等多种文体的交织混合,在跨大西洋流散书写中展现"棺材船"上触目惊心的饥饿与死亡场景的同时,探寻了席卷爱尔兰大地的大饥荒:饥荒中死者的残骸不仅是身体上的灭亡,更是身份、命名与意义上的黑洞。小说中的饥荒叙事既涉及维多利亚时期爱尔兰本土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又是当代作家对爱尔兰民族特性构成的一次诗性思考。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2019年05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流动的身份:绿色大西洋VS黑色大西洋
二、创伤后身份:爱尔兰的“奥斯维辛”与饥荒神话
三、幽灵的身份:殖民主义凝视下漫游的“他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约瑟夫·奥康纳访谈录[J]. 钱雁峰. 当代外国文学. 2006(03)
本文编号:2951496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2019年05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流动的身份:绿色大西洋VS黑色大西洋
二、创伤后身份:爱尔兰的“奥斯维辛”与饥荒神话
三、幽灵的身份:殖民主义凝视下漫游的“他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约瑟夫·奥康纳访谈录[J]. 钱雁峰. 当代外国文学. 2006(03)
本文编号:2951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95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