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中的创作诗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2 10:00
斯维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Светлана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Алексиевич,1948-)是世界文坛的特殊现象。她是白俄罗斯作家,以俄语写作;在国际获奖无数,但在国内接受度低;其作品评价褒贬不一,颇具争议。她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通过新闻采访、叙述者口述这一形式组织作品,以复调这种书写方式来表达不同的叙述声音。“乌托邦之声”的五部纪实性作品展现了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一贯的创作风格。在作家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对俄罗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既有继承又推陈出新。她的复调是多声部的复调,战争书写承载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人物形象也呈现多元化,女性形象显露出新时代特点。自由、幸福、爱情、存在、乌托邦等一系列主题在《二手时间》中既相互交织又独立存在。非虚构文体写作独具艺术特色。她的作品并非完全局限在遵循传统现实主义的框架里,后现代的一些创作元素逐渐崭露头角。独特的多重聚焦模式聚焦了不同的人物心灵,赋予作品多种解读的可能。《二手时间》作为“乌托邦之声”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作家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和艺术世界的结晶。本论文分四章论述该部作品的创作诗学。第一章将对作家及...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艺术世界及其艺术创新
第一节 作家生平与创作简介
一、作家生平
二、创作简介
第二节 《二手时间》在作家创作坐标中的位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阿列克谢耶维奇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扬弃
第一节 复调书写的发展
第二节 战争文学的创新
第三节 传统女性形象的新突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手时间》多主题的建构
第一节 自由与幸福的悖论
第二节 “乌托邦”世界的终结
第三节 爱的无限探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手时间》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非虚构”文体书写
第二节 后现代元素的映射
第三节 多重聚焦的叙事视角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全景史诗到生命图腾——论俄罗斯战争文学流变[J]. 冯玉芝,杨淑华. 外语研究. 2018(05)
[2]小说与非虚构的混融及其文体创新意义[J]. 李朝全. 中国文艺评论. 2018(01)
[3]“非虚构”与在场主义散文叙述——以十九部在场主义散文奖著作为话语中心[J]. 周红莉. 东吴学术. 2017(04)
[4]非虚构写作及其审美特征研究[J]. 王光利. 江苏社会科学. 2017(04)
[5]非虚构写作的文体边界与价值隐忧——从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奖”谈起[J]. 孙桂荣. 文艺研究. 2016(06)
[6]阿列克谢耶维奇和她的纪实文学[J]. 高莽. 北方文学. 2015(11)
[7]重新融入世界文学谱系的俄罗斯文学[J]. 张建华. 外国文学. 2014(02)
[8]作为巨大未思之物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J]. 郑永旺. 求是学刊. 2013(06)
[9]论世纪末的俄罗斯文学[J]. 郑永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博士论文
[1]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D]. 谢春艳.黑龙江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复调书写:S.A.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的魅力之魂[D]. 张晶.宁夏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33106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艺术世界及其艺术创新
第一节 作家生平与创作简介
一、作家生平
二、创作简介
第二节 《二手时间》在作家创作坐标中的位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阿列克谢耶维奇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扬弃
第一节 复调书写的发展
第二节 战争文学的创新
第三节 传统女性形象的新突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手时间》多主题的建构
第一节 自由与幸福的悖论
第二节 “乌托邦”世界的终结
第三节 爱的无限探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手时间》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非虚构”文体书写
第二节 后现代元素的映射
第三节 多重聚焦的叙事视角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全景史诗到生命图腾——论俄罗斯战争文学流变[J]. 冯玉芝,杨淑华. 外语研究. 2018(05)
[2]小说与非虚构的混融及其文体创新意义[J]. 李朝全. 中国文艺评论. 2018(01)
[3]“非虚构”与在场主义散文叙述——以十九部在场主义散文奖著作为话语中心[J]. 周红莉. 东吴学术. 2017(04)
[4]非虚构写作及其审美特征研究[J]. 王光利. 江苏社会科学. 2017(04)
[5]非虚构写作的文体边界与价值隐忧——从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奖”谈起[J]. 孙桂荣. 文艺研究. 2016(06)
[6]阿列克谢耶维奇和她的纪实文学[J]. 高莽. 北方文学. 2015(11)
[7]重新融入世界文学谱系的俄罗斯文学[J]. 张建华. 外国文学. 2014(02)
[8]作为巨大未思之物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J]. 郑永旺. 求是学刊. 2013(06)
[9]论世纪末的俄罗斯文学[J]. 郑永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博士论文
[1]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D]. 谢春艳.黑龙江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复调书写:S.A.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的魅力之魂[D]. 张晶.宁夏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33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13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