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视角下的乌兹别克民间故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2 11:25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类别之一,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中亚重要国家之一,虽然其民族形成时间并不算悠久,但是却创造了较为丰富的文学样式,其民间故事成就颇为突出。本论文旨在以比较文学主题学为视角对中亚乌兹别克民间故事进行系统研究,中亚乌兹别克民间故事包含中国乌孜别克族民间故事和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兹别克族民间故事。历史上,乌兹别克及其先祖很早就与我国取得了联系,远在汉朝时期我国就开辟了联通西域与中亚的丝绸之路,与当时身处河中地区的大宛取得了联系,月即别人最初出现在白帐汗国时就与我国各族人民有了交往,明朝时帖木儿帝国也与明政府有贸易上的往来,自此,中亚乌兹别克人和我国的商业交往屡见不鲜。研究乌兹别克民间故事有利于促进我国对乌兹别克民间文学的深入了解,有利于我们再现当时当地乌兹别克先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情状,更有利于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促进“丝绸之路”上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文化交流。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门类,它是对于主题的比较研究,即研究主题跨文化之间的流变。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对...
【文章来源】:伊犁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比较文学主题学及其研究范畴概述
二、国内外关于乌兹别克民间故事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选题意义、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目标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乌兹别克民间故事母题研究
1.1 游历母题
1.2 宿命母题
1.3 祈子母题
第二章 乌兹别克民间故事题材研究
2.1 偷听——替死题材
2.2 年老遭弃题材
2.3 忘恩负义——再度监禁题材
2.4 动物报恩题材
2.5 巧画除心病题材
2.6 自保——送食题材
第三章 乌兹别克民间故事典型人物形象研究
3.1 吝啬鬼形象
3.2 昏聩的国王形象
3.3 愚蠢人形象
第四章 乌兹别克民间故事意象研究
4.1 动物意象
4.2 宝物及文化意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一千零一夜》最早的维译本谈民族翻译[J]. 铁来提·易卜拉欣. 民族翻译. 2014(03)
[2]试论乌兹别克族的民族形成过程[J]. 解志伟.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2(03)
[3]论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范畴[J]. 吕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05)
[4]乌兹别克人的迁徙及其社会文化变迁[J]. 刘有安.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昔班尼王朝在中亚乌兹别克族形成中的作用[J]. 蓝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6]乌孜别克族民间故事的叙事特征[J]. 阿丽亚·吉力力. 西北民族研究. 2005(02)
[7]歌德与比较文学[J]. 杨武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
博士论文
[1]中国与中亚的友好交流研究[D]. 赵晓佳.中央民族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33214
【文章来源】:伊犁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比较文学主题学及其研究范畴概述
二、国内外关于乌兹别克民间故事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选题意义、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目标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乌兹别克民间故事母题研究
1.1 游历母题
1.2 宿命母题
1.3 祈子母题
第二章 乌兹别克民间故事题材研究
2.1 偷听——替死题材
2.2 年老遭弃题材
2.3 忘恩负义——再度监禁题材
2.4 动物报恩题材
2.5 巧画除心病题材
2.6 自保——送食题材
第三章 乌兹别克民间故事典型人物形象研究
3.1 吝啬鬼形象
3.2 昏聩的国王形象
3.3 愚蠢人形象
第四章 乌兹别克民间故事意象研究
4.1 动物意象
4.2 宝物及文化意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一千零一夜》最早的维译本谈民族翻译[J]. 铁来提·易卜拉欣. 民族翻译. 2014(03)
[2]试论乌兹别克族的民族形成过程[J]. 解志伟.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2(03)
[3]论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范畴[J]. 吕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05)
[4]乌兹别克人的迁徙及其社会文化变迁[J]. 刘有安.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昔班尼王朝在中亚乌兹别克族形成中的作用[J]. 蓝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6]乌孜别克族民间故事的叙事特征[J]. 阿丽亚·吉力力. 西北民族研究. 2005(02)
[7]歌德与比较文学[J]. 杨武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
博士论文
[1]中国与中亚的友好交流研究[D]. 赵晓佳.中央民族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33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13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