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中国认知
发布时间:2021-04-24 19:46
村上春树自处女作《且听风吟》登上文坛以来已近40年,期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荣获许多文学奖项。村上在描写日本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下年轻一代失落、孤独和无奈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还对日本的现代社会制度进行了批判。为揭露日本现代社会的恶,村上不得不探索日本的历史,而日本历史是和中国分不开的,所以在村上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村上作品中的这些中国元素并不是为了描写中国,而是为了探究日本现代社会体制。但不可否认,这些中国元素内包含了村上春树对中国的认知。村上作品中的中国元素不乏对中国人的描述、对战争的提及以及村上的中国之行。本研究主要以村上的《去中国的小船》《奇鸟行状录》以及游记《边境·近境》中的《诺门罕钢铁墓场》为中心,从村上笔下的中国人形象、村上心中的战争记忆和村上脚下的中国之行三个角度来分析村上的中国认知。笔者首先精读文本,找出与中国认知相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用文本分析法,分析村上的中国认知。在分析村上的中国认知时,同时采用宏观和微观视角,涉及村上文学的整体时,采取宏观视角分析。而在作品中具体分析村上春树的中国认知时,则采取微观视角来详细解读。此外,笔者还采用对比分析法,从时间的纵向和空...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与“中国元素”
第一节 村上春树其人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缘起
第二章 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去中国的小船》
第一节 中国人形象概述
第二节 关于《去中国的小船》
第三节 战争与死
第三章 心中的战争记忆——《奇鸟行状录》
第一节 从“青春三部曲”说起
第二节 《奇鸟行状录》的历史回忆
第三节 现实社会的暴力继承
第四章 脚下的中国之行——《诺门罕钢铁墓场》
第一节 近观诺门罕遗迹
第二节 村上眼中的中国
第三节 《边境·近境》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村上春树“中国意象”的叙事与建构——以《去中国的小船》为线索[J]. 戴玉金,陈凌菁. 东南学术. 2016(04)
[2]当经验记忆沦为文学记忆:论村上春树“满洲叙事”之史观[J]. 李立丰. 外国文学评论. 2015(03)
[3]论村上春树的中国情结与创伤记忆[J]. 吕周聚. 社会科学辑刊. 2015(04)
[4]战后日本民主主义的发展及其局限——以战后初期文部省教科书《民主主义》为中心[J]. 刘岳兵,王萌.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5]贾平凹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J]. 吴少华. 小说评论. 2014(05)
[6]“异乎寻常之地”:村上春树的游记中国[J]. 刘研. 长江学术. 2014(02)
[7]村上文学的创作原点[J]. 符夏鹭. 林区教学. 2014(04)
[8]多元文化的融合体——论村上春树笔下的“杰”[J]. 关冰冰,杨炳菁.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05)
[9]论村上春树的战争观——由“死使我想起中国人”谈起[J]. 王海蓝. 甘肃社会科学. 2013(04)
[10]论村上春树《去中国的小船》中的创伤记忆[J]. 刘研.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3(02)
硕士论文
[1]村上春树中国观研究[D]. 袁晓艳.中国海洋大学 2012
[2]村上春树战争观研究[D]. 卜瑞晓.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村上春树文学:中国元素与暴力之间[D]. 柯子刊.中国海洋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57967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与“中国元素”
第一节 村上春树其人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缘起
第二章 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去中国的小船》
第一节 中国人形象概述
第二节 关于《去中国的小船》
第三节 战争与死
第三章 心中的战争记忆——《奇鸟行状录》
第一节 从“青春三部曲”说起
第二节 《奇鸟行状录》的历史回忆
第三节 现实社会的暴力继承
第四章 脚下的中国之行——《诺门罕钢铁墓场》
第一节 近观诺门罕遗迹
第二节 村上眼中的中国
第三节 《边境·近境》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村上春树“中国意象”的叙事与建构——以《去中国的小船》为线索[J]. 戴玉金,陈凌菁. 东南学术. 2016(04)
[2]当经验记忆沦为文学记忆:论村上春树“满洲叙事”之史观[J]. 李立丰. 外国文学评论. 2015(03)
[3]论村上春树的中国情结与创伤记忆[J]. 吕周聚. 社会科学辑刊. 2015(04)
[4]战后日本民主主义的发展及其局限——以战后初期文部省教科书《民主主义》为中心[J]. 刘岳兵,王萌.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5]贾平凹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J]. 吴少华. 小说评论. 2014(05)
[6]“异乎寻常之地”:村上春树的游记中国[J]. 刘研. 长江学术. 2014(02)
[7]村上文学的创作原点[J]. 符夏鹭. 林区教学. 2014(04)
[8]多元文化的融合体——论村上春树笔下的“杰”[J]. 关冰冰,杨炳菁.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05)
[9]论村上春树的战争观——由“死使我想起中国人”谈起[J]. 王海蓝. 甘肃社会科学. 2013(04)
[10]论村上春树《去中国的小船》中的创伤记忆[J]. 刘研.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3(02)
硕士论文
[1]村上春树中国观研究[D]. 袁晓艳.中国海洋大学 2012
[2]村上春树战争观研究[D]. 卜瑞晓.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村上春树文学:中国元素与暴力之间[D]. 柯子刊.中国海洋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57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157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