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谢芜村与王维诗歌画面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1 06:49
与谢芜村是日本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俳句诗人之一,在日本俳坛有着极高的地位。与此同时,他身为狩野派画家,与池大雅一同确立了日本南画的基本风格。因此,“俳画如一”作为与谢芜村诗画创作的基本风格,在他绝大多数的俳句和绘画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这难免让人与同样身兼诗人与画家双重身份的中国古代诗人王维联系起来。苏轼曾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来形容王维的诗画创作。一直以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都被人们引以为王维文学艺术创作最显著的特点沿用至今。但王维和与谢芜村二人的诗歌在同样具有强烈绘画性的同时,又均不止步于对画面的描述。在他们精心营造视效观感的同时,又追求对画面空间的超越,更旨在突破画面空间的二维限制,使诗境具有更深层次的意蕴。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述本问题研究价值与概况;第二部分以自然意象的选择入手,分析与谢芜村的诗作对画面的构成与突破;第三部分为分析王维的诗歌对“诗中有画”突破的三种方式,浅论王维诗歌对图画的描述与超越;第四部分筛选出二者具有诗画互通性的作品,对其画面的超越性进行详细对比;最后一部分为结语。本文旨在通过对二人具有文画互通特性的作品对于画面的表现...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价值
2、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与谢芜村俳句的自然意象选择与对“俳画如一”的突破
第一节 常态审美自然意象选择
第一条 声音意象对画面的营造与突破:以芜村俳句中的“莺”意象为例
第二条 颜色意象对画面的营造与突破:以芜村俳句中的“花”意象为例
第三条 芜村俳句自然意象中的“人”
第二节 非常态审美自然意象选择
第一条 芜村俳句中的“粪”意象
第二条 芜村俳句中的“毛虫”意象
第二章 王维诗歌对“诗中有画”的超越
第一节 色彩的运用
第二节 声音的运用
第三节 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
第四节 精神的超越:“有我”与“无我”
第三章 与谢芜村与王维诗歌作品画面对比
第一节 诗歌意象的自然色彩对比
第二节 意象包含的情绪色彩对比
第三节 对画面二维局限性的超越对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与谢芜村“俳画如一”的创作风格——以俳句对绘画的借鉴为中心[J]. 方志娟.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
[2]日本俳句与中国“小诗”的生成[J]. 罗振亚.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1)
[3]“诗中有画”辨——以王维诗及相关误解为中心[J]. 尚永亮. 社会科学研究. 2010(01)
[4]“诗”与“画”边界研究:以王维诗为中心[J]. 罗显克,钟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5]略谈王维“诗中有画”问题研究中的两个误区[J]. 徐伯鸿.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7)
[6]从诗歌素材看与谢芜村与王维的审美意识[J]. 徐丽丽.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5(S1)
[7]谈王维诗歌的音乐美[J]. 曹健. 襄樊学院学报. 2005(03)
[8]从生活家园到精神家园——就“青山”、“空山”意象看王维诗境的本质[J]. 傅怡静.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9]论与谢芜村俳句的汉学情结[J]. 于逢春,孙维才. 长春大学学报. 2002(06)
[10]与谢芜村其人、其俳及其画[J]. 蔡宏. 日语知识. 2002(03)
硕士论文
[1]论与谢芜村俳句中的中国绘画元素[D]. 卢安红.重庆师范大学 2014
[2]论王维诗的主要意象[D]. 易范.陕西师范大学 2013
[3]再论与谢芜村俳句的魅力[D]. 唐晓红.吉林大学 2006
[4]试论与谢芜村俳句文学的美学思想[D]. 王宁.山东师范大学 2005
[5]王维诗歌的色彩艺术[D]. 安丽哲.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24046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价值
2、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与谢芜村俳句的自然意象选择与对“俳画如一”的突破
第一节 常态审美自然意象选择
第一条 声音意象对画面的营造与突破:以芜村俳句中的“莺”意象为例
第二条 颜色意象对画面的营造与突破:以芜村俳句中的“花”意象为例
第三条 芜村俳句自然意象中的“人”
第二节 非常态审美自然意象选择
第一条 芜村俳句中的“粪”意象
第二条 芜村俳句中的“毛虫”意象
第二章 王维诗歌对“诗中有画”的超越
第一节 色彩的运用
第二节 声音的运用
第三节 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
第四节 精神的超越:“有我”与“无我”
第三章 与谢芜村与王维诗歌作品画面对比
第一节 诗歌意象的自然色彩对比
第二节 意象包含的情绪色彩对比
第三节 对画面二维局限性的超越对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与谢芜村“俳画如一”的创作风格——以俳句对绘画的借鉴为中心[J]. 方志娟.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
[2]日本俳句与中国“小诗”的生成[J]. 罗振亚.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1)
[3]“诗中有画”辨——以王维诗及相关误解为中心[J]. 尚永亮. 社会科学研究. 2010(01)
[4]“诗”与“画”边界研究:以王维诗为中心[J]. 罗显克,钟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5]略谈王维“诗中有画”问题研究中的两个误区[J]. 徐伯鸿.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7)
[6]从诗歌素材看与谢芜村与王维的审美意识[J]. 徐丽丽.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5(S1)
[7]谈王维诗歌的音乐美[J]. 曹健. 襄樊学院学报. 2005(03)
[8]从生活家园到精神家园——就“青山”、“空山”意象看王维诗境的本质[J]. 傅怡静.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9]论与谢芜村俳句的汉学情结[J]. 于逢春,孙维才. 长春大学学报. 2002(06)
[10]与谢芜村其人、其俳及其画[J]. 蔡宏. 日语知识. 2002(03)
硕士论文
[1]论与谢芜村俳句中的中国绘画元素[D]. 卢安红.重庆师范大学 2014
[2]论王维诗的主要意象[D]. 易范.陕西师范大学 2013
[3]再论与谢芜村俳句的魅力[D]. 唐晓红.吉林大学 2006
[4]试论与谢芜村俳句文学的美学思想[D]. 王宁.山东师范大学 2005
[5]王维诗歌的色彩艺术[D]. 安丽哲.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24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22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