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尔顿近十年来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3 17:32
作为当今国际上最负盛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伊格尔顿及其文艺理论一直备受中国学界关注。自2003年《理论之后》(After Theory)问世,伊格尔顿始终致力于对理论研究的反思和重构,其中很明显的特征是对纯文学的转向,既有关于批评主体的自省,如《批评家的任务》(The Task of the Critic:Terry Eagleton in Dialogue,2009),也有对文学本质的重新追问,如《文学事件》(The Event of Literature,2012),此外还有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即《文学阅读指南》(Howto Read Literature,2013)、《如何读诗》(How to Read a Poem,2007)。显而易见,这些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的出版表明伊格尔顿的理论研究在这一阶段发生了文学转向,他不仅将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返回到最根本的问题——文学的本质,同时也将文学批评的实践对象转向传统文学领域——诗歌,从批评主体、批评对象以及批评方法等方面对文学批评理论在新世纪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反思和尝试。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导言简要介绍伊格尔顿的批评理论的研究现状以...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第一章 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纵览
一、剑桥学派
二、意识形态批评理论
三、理论之后
四、重返文学
第二章 伊格尔顿关于文学的讨论
一、“文学是什么”
(一) “共相”和“殊相”
(二) 文学的五大“共相”
(三) 文学的虚构性
(四) 文学的价值属性
二、文学的存在方式
(一) 文学的发生
(二) 作为策略的文学
第三章 伊格尔顿的读者观
一、读者与文本
(一) 阐释的意义
(二) 读者的历史语境
二、读者与作者
第四章 批评家的任务
一、理论与实践
二、个人与社会
第五章 伊格尔顿的批评方法论
一、文学批评的标准
(一) 主观性与客观性
(二) 经典文学的界定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
(一) 形式与内容
(二) 人物与叙事
(三) “结构化”的阅读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227989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第一章 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纵览
一、剑桥学派
二、意识形态批评理论
三、理论之后
四、重返文学
第二章 伊格尔顿关于文学的讨论
一、“文学是什么”
(一) “共相”和“殊相”
(二) 文学的五大“共相”
(三) 文学的虚构性
(四) 文学的价值属性
二、文学的存在方式
(一) 文学的发生
(二) 作为策略的文学
第三章 伊格尔顿的读者观
一、读者与文本
(一) 阐释的意义
(二) 读者的历史语境
二、读者与作者
第四章 批评家的任务
一、理论与实践
二、个人与社会
第五章 伊格尔顿的批评方法论
一、文学批评的标准
(一) 主观性与客观性
(二) 经典文学的界定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
(一) 形式与内容
(二) 人物与叙事
(三) “结构化”的阅读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227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22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