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荒野到自然荒野——解构理论与斯奈德的生态诗
发布时间:2021-06-12 08:4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随着解构理论的盛行而出现在美国诗坛的语言诗派,以德里达延异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无意义"为旨归,以语言的"自我指涉"为主题,玩起了语言游戏。与此同时,以斯奈德为代表的一批生态诗人,继承美国文学的田园诗传统,将人们的注意力从能指与所指的差异和距离引开,用自身的荒野经历和体验指出人类语言与自然语言、文化与自然之间的相通相似,为人类文明找到意义。因此,他们的创作被称为指涉诗学。本文通过分析、讨论斯奈德生态诗歌中延异与指涉之间的张力,探讨美国诗歌如何从解构理论的符号荒野走向现象学的自然荒野。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延异诗学与语言诗派
二、指涉诗学与生态诗人
三、加里·斯奈德生态诗中的解构与指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文论关键词:田园诗[J]. 张剑. 外国文学. 2017(02)
[2]加里·斯奈德的“砾石成道”表意法研究[J]. 谭琼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03)
本文编号:3226327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延异诗学与语言诗派
二、指涉诗学与生态诗人
三、加里·斯奈德生态诗中的解构与指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文论关键词:田园诗[J]. 张剑. 外国文学. 2017(02)
[2]加里·斯奈德的“砾石成道”表意法研究[J]. 谭琼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03)
本文编号:3226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22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