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门罗与苏童小说中的“逃离”主题初探 ——以苏童的《红粉》和艾丽丝·门罗的《逃离》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06 12:32
  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是当代世界文坛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也是加拿大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门罗的写作生涯横跨半个多世纪,其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及女性对其命运的抗争,对加拿大文坛做出了突出贡献。苏童是当代中国文坛的卓越代表,其作品被译为多国文字,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两位作家在其作品中都曾经塑造过“逃离”的女性,用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同时赋予他们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与提示。因此,本文从逃离主题出发,以苏童的小说?红粉?及门罗的小说?逃离?(“Runaway”)为例,进行文本细读,分析两位作家小说中的逃离主题是如何得以表达的;在此基础上,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两位作家表达逃离主题时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及其原因;进而揭示两位作家的逃离主题的世界文学意义。论文主要包括5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苏童及门罗两位作家在创作中对逃离主题的描写和探索,概述国内外学者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中逃离主题的研究。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为对《逃离》和《红粉》这两部小说作文本细读,详细讨论了逃离主题是如何在小说中呈现的。第四和第五部分则对两篇小说中的逃离主题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揭示了逃离主题在两部小说中...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nd the Relevant Studies of the Theme of Escapein Two Writers’Fictions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heme of Escape in Su Tong’sFictions
    1.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heme of Escape in Munro’s Fictions
Chapter Two A Case Study:the Theme of Escape in Petulia’s Rouge Tin
    2.1 The Escape from the Gigantic Social Changes
    2.2 The Escape from the Critical Living Conditions
    2.3 The Return to Home
Chapter Three A Case Study:the Theme of Escape in“Runaway”
    3.1 The Escape from the Restraint of the Biological Family
    3.2 The Escape from the Marriage
    3.3 The Escape of Flora
Chapter Four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Theme of Escape in Petulia’s Rouge Tin and“Runaway”:A Comparative Study
    4.1 The Resistance to the Real Fate
    4.2 The Enormous Difficulties in the Course of Escape
    4.3 The Failure of the Escape
    4.4 The Reasons behind the Similarities
Chapter Fiv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heme of Escape in Petulia’s Rouge Tin and“Runaway”:A Comparative Study
    5.1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Purposes of the Writers’Writing
    5.2 The Different Ways of the Expression of Escap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门罗小说“逃离”主题的哲学思考——以《逃离》《机缘》三部曲为主要对象[J]. 杜慧敏.  湖北社会科学. 2018(02)
[2]美国小说中的逃离母题[J]. 刘曼诗,冯伟.  文艺争鸣. 2016(05)
[3]中国比较文学30年的主题学研究[J]. 孟昭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4]从“出逃女”看伍慧明小说的逃离主题[J]. 林茜.  怀化学院学报. 2015(12)
[5]逃离与回归:爱丽丝·门罗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J]. 曹欢欢.  名作欣赏. 2015(26)
[6]美国文学“逃离”母题的发展历程及实质[J]. 曾宪文.  名作欣赏. 2015(27)
[7]论隐逸文化视域下的陶渊明[J]. 霍建波,徐洁.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8]逃离: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表征——艾丽丝·门罗《逃离》的女性意识研究[J]. 王雪玲.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05)
[9]隐逸文化之于传统文人园林的营造——历史上的杭州西溪湿地园林建筑实例对比研究[J]. 蒋璐,宣建华.  建筑与文化. 2013(01)
[10]主题学的理论方法及其研究实践[J]. 王立.  学术交流. 2013(01)

博士论文
[1]艾丽丝·门罗小说研究[D]. 孙艳琳.山东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逃离与追寻—论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逃离母题[D]. 杨金梦.南昌大学 2017
[2]论艾丽丝·门罗小说的“逃离”主题[D]. 徐嘉蓓.山东师范大学 2016
[3]秦汉隐逸文化研究[D]. 侯晓冉.山东师范大学 2014
[4]艾丽丝·蒙罗的《逃离》中的逃离主题探析[D]. 朱佳.内蒙古大学 2013
[5]苏童与托尼·莫里森“逃离”主题比较研究[D]. 范炜珏.南京师范大学 2013
[6]《诗经》中的隐逸者和隐逸诗[D]. 李春燕.福建师范大学 2012
[7]张爱玲与苏童小说中女性审丑形象研究[D]. 刘晓晖.延边大学 2010
[8]论埃德加·艾伦·坡小说创作主题的嬗变[D]. 周丹.西南大学 2008
[9]苏童、莫言家族叙事比较论[D]. 张翼.湖南师范大学 2007
[10]论苏童小说的逃亡主题[D]. 张丽.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87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387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c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