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研究 ——那双眼睛,那个微笑
发布时间:2021-10-22 23:20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对俄语文学和英语文学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其创作具有跨文学和跨文化的特性,因此对于理解我们的生活世界也不无重大的参考意义。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纳博科夫研究还存在太多的空白领域,对纳博科夫形象的认识也有待深入研究。本论文即从比较的视角着眼,通过考察纳博科夫的文化身份、理论阐述和创作实践,竭力勾勒、凸现一个被忽略的纳博科夫形象,那就是,作为自由主义反讽者的纳博科夫。 作为自由主义的反讽者,纳博科夫站在拯救与逍遥的相切点上,抱持的惟一信念就是“残酷是人类最坏的行为”。除此信念之外,他不再相信任何宏大的观念和体系。表面上看,他全部的写作都在反复书写“残酷”,实质上是在探询如何才能不残酷。纳博科夫通过多方面的探讨,认定惟有“好奇、善良、温柔、狂喜”的完美结合才能避免残酷,否则任何一种因素的缺席都必将导致残酷的莅临。 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之外,共由八章组成。这八章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章构成了论文的第一部分。从语言、生活和文化三方面勾勒出纳博科夫这一偶然的独特个体,正是由于其独特性和偶然性,因此无法将之具体的归...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俄罗斯的纳博科夫研究简述
二、美国的纳博科夫研究简述
三、中国的纳博科夫研究简述
四、本论文的理论构架
五、纳博科夫:自由主义反讽者
第一章 纳博科夫的语言、生活、文化
一、在语言的三度空间逍遥
二、玻璃小球中的彩色螺线
三、五色斑驳的文化马赛克
第二章 纳博科夫论媚俗
一、媚俗作为现代性的特征
二、纳博科夫的和声与变调
三、纳博科夫作品中的媚俗
第三章 纳博科夫论个体
一、平等与自由
二、个体与群氓
三、斩首的邀请
四、膨胀同一性
第四章 纳博科夫论回忆
一、光与回忆
二、自主性和非自主性回忆
三、纳博科夫的自主性回忆
四、讲吧,回忆
五、时间的肌理
第五章 跳在恐怖里的爱心——论《从左边佩带的勋带》
一、“一声沉闷的回响”
二、一个恐怖的世界
三、跳在恐怖里的爱心
四、漠然:恐怖之源
第六章 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论《洛丽塔》
一、“洛丽塔”飓风
二、《洛丽塔》的道德问题
三、从变态之爱到人性之爱
四、道德旋涡中的韩伯特与纳博科夫
五、纳博科夫的自辩
六、《洛丽塔》: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
第七章 那双眼睛,那个微笑——论《普宁》
一、《普宁》的结构
二、《普宁》的世界
三、《普宁》的叙事
四、《普宁》的哲思
五、那双眼睛,那个微笑
六、苦难记忆
第八章 火焰为何微暗——论《微暗的火》
一、“晴天霹雳”
二、阅读的迷宫与发现之旅
三、谢德的诗歌与金波特的评论
四、镜与灯
五、诗歌的温柔与评论的狂喜
六、火焰为何微暗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本文编号:3452018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俄罗斯的纳博科夫研究简述
二、美国的纳博科夫研究简述
三、中国的纳博科夫研究简述
四、本论文的理论构架
五、纳博科夫:自由主义反讽者
第一章 纳博科夫的语言、生活、文化
一、在语言的三度空间逍遥
二、玻璃小球中的彩色螺线
三、五色斑驳的文化马赛克
第二章 纳博科夫论媚俗
一、媚俗作为现代性的特征
二、纳博科夫的和声与变调
三、纳博科夫作品中的媚俗
第三章 纳博科夫论个体
一、平等与自由
二、个体与群氓
三、斩首的邀请
四、膨胀同一性
第四章 纳博科夫论回忆
一、光与回忆
二、自主性和非自主性回忆
三、纳博科夫的自主性回忆
四、讲吧,回忆
五、时间的肌理
第五章 跳在恐怖里的爱心——论《从左边佩带的勋带》
一、“一声沉闷的回响”
二、一个恐怖的世界
三、跳在恐怖里的爱心
四、漠然:恐怖之源
第六章 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论《洛丽塔》
一、“洛丽塔”飓风
二、《洛丽塔》的道德问题
三、从变态之爱到人性之爱
四、道德旋涡中的韩伯特与纳博科夫
五、纳博科夫的自辩
六、《洛丽塔》: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
第七章 那双眼睛,那个微笑——论《普宁》
一、《普宁》的结构
二、《普宁》的世界
三、《普宁》的叙事
四、《普宁》的哲思
五、那双眼睛,那个微笑
六、苦难记忆
第八章 火焰为何微暗——论《微暗的火》
一、“晴天霹雳”
二、阅读的迷宫与发现之旅
三、谢德的诗歌与金波特的评论
四、镜与灯
五、诗歌的温柔与评论的狂喜
六、火焰为何微暗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本文编号:3452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45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