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移民作家李彦小说的互文性
发布时间:2021-10-23 12:26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移民潮”的兴起,新移民文学的创作日趋活跃,不仅扩大了世界华人文学的规模,也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早期移民作家多在作品中抒发“漂泊无根”的苦闷与中西文化难以交融的感叹不同,新移民作家从一开始就有着“落地生根”的决心,因此他们的书写尽管也会涉及种族、性别等矛盾,但早已不再像早期移民作家一样强调“他者”与“自我”的二元对立,而是积极思考和探讨“异质文化”与“母族文化”交融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在对待母国历史与文化的态度上,新移民作家也表现得更加冷静,并且相对于其他大陆作家而言视野更加开阔,不再单单局限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反思,而是将目光投向其他民族,投向现实当下,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西方的双重关照下,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李彦是加拿大新移民作家群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较早在加拿大主流文坛获得承认的华裔作家。她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于文革,又在八十年代赴加留学,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她的写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造就了她小说文本强烈的“互文性”特点。互文性,也叫做“文本间性”,它是由克里斯蒂娃率先提出,经罗兰·巴特、热拉尔·热奈特、雅克·德里达等人不断...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李彦小说研究综述
第二节 互文性理论与李彦小说研究的结合
第三节 研究范围、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文内互文
第一节 《红浮萍》中的互文
第二节 《嫁得西风》中的互文
第三节 《海底》中的互文
第二章 自文本互文
第一节 人物与情节再现的互文
第二节 同一叙事主题反复言说的互文
第三节 两个叙事空间相互对照的互文
第三章 他文本互文
第一节 与中国古典小说的互文
第二节 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互文
第三节 与中西方文化的互文
第四章 李彦小说互文性的功能和意义
第一节 李彦小说互文性的叙事功能
第二节 李彦小说互文性的审美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模糊的传统到明确的传承——评方忠《台湾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传统》[J]. 张博炜.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7(03)
[2]“文文相生”:“内互文性”与“外互文性”——一个比较诗学研究[J]. 李卫华. 思想与文化. 2017(01)
[3]中英文双语创作与中华文化传播——与加拿大华裔双语作家李彦的对话[J]. 蔡晓惠,李彦. 南方文坛. 2017(03)
[4]复调叙述与多重对比——读李彦《嫁得西风》[J]. 李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5]《尺素天涯》所包含的多重意义[J]. 陆蔚青. 华文文学. 2016(04)
[6]新移民文学女性经验的独特诠释——旅加中英文双语作家李彦访谈(中)[J]. 王红旗,李彦. 名作欣赏. 2016(13)
[7]论加拿大华人新移民女性小说中的互文现象[J]. 李娜,廉睿.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8]新移民文学女性经验的独特诠释——旅加中英文双语作家李彦访谈(上)[J]. 王红旗,李彦. 名作欣赏. 2016(10)
[9]跨文化语境下的信仰困惑——李彦《羊群》中的基督教文化[J]. 李娜.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10]突出家族母系的伦理言说——评李彦《红浮萍》[J]. 李娜,廉睿.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博士论文
[1]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 贺玉高.首都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红浮萍》生态思想研究[D]. 胡佳洁.南昌航空大学 2016
[2]刘震云小说互文性研究[D]. 杜丽娟.陕西理工学院 2016
[3]加拿大新移民作家文化身份研究[D]. 汪锐.华中师范大学 2016
[4]论李彦小说的女性书写[D]. 吴瀛苗.暨南大学 2015
[5]文学自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 朱颖.浙江师范大学 2015
[6]莫言小说文本的互文性及其叙事功能研究[D]. 杨伟.浙江师范大学 2014
[7]论新生代作家的批判性写作[D]. 郭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本文编号:3453182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李彦小说研究综述
第二节 互文性理论与李彦小说研究的结合
第三节 研究范围、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文内互文
第一节 《红浮萍》中的互文
第二节 《嫁得西风》中的互文
第三节 《海底》中的互文
第二章 自文本互文
第一节 人物与情节再现的互文
第二节 同一叙事主题反复言说的互文
第三节 两个叙事空间相互对照的互文
第三章 他文本互文
第一节 与中国古典小说的互文
第二节 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互文
第三节 与中西方文化的互文
第四章 李彦小说互文性的功能和意义
第一节 李彦小说互文性的叙事功能
第二节 李彦小说互文性的审美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模糊的传统到明确的传承——评方忠《台湾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传统》[J]. 张博炜.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7(03)
[2]“文文相生”:“内互文性”与“外互文性”——一个比较诗学研究[J]. 李卫华. 思想与文化. 2017(01)
[3]中英文双语创作与中华文化传播——与加拿大华裔双语作家李彦的对话[J]. 蔡晓惠,李彦. 南方文坛. 2017(03)
[4]复调叙述与多重对比——读李彦《嫁得西风》[J]. 李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5]《尺素天涯》所包含的多重意义[J]. 陆蔚青. 华文文学. 2016(04)
[6]新移民文学女性经验的独特诠释——旅加中英文双语作家李彦访谈(中)[J]. 王红旗,李彦. 名作欣赏. 2016(13)
[7]论加拿大华人新移民女性小说中的互文现象[J]. 李娜,廉睿.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8]新移民文学女性经验的独特诠释——旅加中英文双语作家李彦访谈(上)[J]. 王红旗,李彦. 名作欣赏. 2016(10)
[9]跨文化语境下的信仰困惑——李彦《羊群》中的基督教文化[J]. 李娜.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10]突出家族母系的伦理言说——评李彦《红浮萍》[J]. 李娜,廉睿.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博士论文
[1]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 贺玉高.首都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红浮萍》生态思想研究[D]. 胡佳洁.南昌航空大学 2016
[2]刘震云小说互文性研究[D]. 杜丽娟.陕西理工学院 2016
[3]加拿大新移民作家文化身份研究[D]. 汪锐.华中师范大学 2016
[4]论李彦小说的女性书写[D]. 吴瀛苗.暨南大学 2015
[5]文学自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 朱颖.浙江师范大学 2015
[6]莫言小说文本的互文性及其叙事功能研究[D]. 杨伟.浙江师范大学 2014
[7]论新生代作家的批判性写作[D]. 郭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本文编号:3453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453182.html